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靜、郭瀚林 北京報道)2025中國互聯網大會23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鄔賀銓在主旨報告中表示,人工智能已貢獻全球48%的互聯網流量增長。互聯網已進入智能體(AI Agent)時代,技術與需求將推動單智能體發展到多智能體協同,還將向智聯網(IoA)發展。他表示,未來的十年會是智能體互聯網發展的關鍵時期。

Gartner報告預測,2028年33%的企業都會嵌入Agentic AI(智能體協同群),約15%的日常工作決策將由智能體自主完成。

什麼是智能體?鄔賀銓解釋,它是「大模型+記憶系統+工具調用+規劃能力」形成的閉環,能通過反饋反思執行結果,分解任務並逐步執行。

鄔賀銓指出,AI對互聯網流量貢獻巨大,並改變流量的結構和區域格局。他援引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數據,2024年底中國網民中2.49億人使用生成式AI產品;2025年DeepSeek等大模型崛起,使用AI產品的中國網民升到5.7億。可以看到互聯網現在進入了人工智能增速驅動的時代。

不過,鄔賀銓提出,目前中國AI應用主要集中在抖音、微信插件等,生成式AI目前仍然存在「問答被動、目標缺失、商業閉環難」等局限。

未來需要向AI Agent(智能體)發展到Agentic AI(智能體協同群),更進一步向Internet of AI(智聯網)發展,人也將從操作者轉型為AI行為的決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