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底,中方正式核准了雅下水電工程,當時有印度媒體擔心中國將通過修建該水電站控制下游河流的水流量。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對香港文匯報表示,雅魯藏布江下游的水電開發是基於數十年的綜合研究和嚴謹的科學論證之上的,充分考慮了地質環境,嚴格遵守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方面的法律。其開發規劃避開了流域內高風險地質災害區域和重大地質災害鏈,明確了項目安全和生態保護措施。因此,該項目不僅不會對下游地區產生負面影響,反而還有利於流域治理以及沿岸國家間的互利共贏合作。
「在項目開發的同時,中國在建立和完善流域的氣象、水文、地質災害監測系統,使災害預警和預報更加精確且實時,從而增強下游地區的防災減災能力。項目建成後可以有效減少江水對河谷的急速深切剝蝕,使河流地貌演化逐漸趨於緩慢、穩定,最終會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將使相關沿岸國家受益。」董煜說。
工程可助下游國家減災
今年初,中國駐印度使館官員曾在印主流媒體發表題為《助力綠色目標—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不會傷害印度》的署名文章指出,雅下水電開發在工程安全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都有相應保障措施,不會對下游國家造成不良影響。項目建成後,可以通過「雨季蓄洪、旱期放水」使得徑流在年內的分配更加均勻,幫助下游防洪減災。
2006年,中印建立跨境河流專家級機制,就水文報汛、防災減災等開展合作。中方多次在突發情況時向印方提出水文數據,為印方採取防洪減災措施提供了有力支持。據內地媒體早前報道,中國向印度提供汛期水文資料,妥善處置了2004年西藏朗欽藏布支流發生的堰塞湖堵塞、2008年雅魯藏布江幹流山體滑坡及2018年雅江洪水等突發應急事件,為下游防災減災作出的積極貢獻,得到了雙方領導人的認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