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女士和女兒在社區客廳參加活動後,關係得到修補。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莫女士讚社區客廳的洗衣機和烘乾機幫到手。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Alvin觀察到,許多會員在加入社區客廳後,性格變得更加開朗。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林女士家中環境。 受訪者供圖
●莫女士家中環境。 受訪者供圖

本屆香港特區政府以精準扶貧為扶貧策略,把資源投放在最需要幫助的人身上,並於2023年施政報告中宣布推出社區客廳試行計劃,旨在改善劏房戶及基層家庭的生活質素,為他們提供喘息與改變的機會。至今未及兩年,全港8間社區客廳已為數千個家庭帶來新希望。「這裏舒適、方便,還讓我和女兒的關係更親密了!」一名受惠基層媽媽近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社區客廳的空間與活動幫她修補與女兒的關係。另有受惠者表示,社區客廳既令她節省不少開支,更讓她透過工作坊找回久違了的成就感。 ●香港文匯報記者 洪澤楷

社區客廳試行計劃由商界提供場地,關愛基金提供資金,並委聘非政府機構負責營辦。社區客廳會提供共享廚房、飯廳及用以做功課、舉辦興趣班和集體活動的共用空間,為劏房戶提供額外生活空間;按需要把服務對象轉介接受合適的社區服務;以及聯繫商界和地區組織提供非現金捐贈與義工服務等。

位於深水埗的首間社區客廳已於2023年底投入服務,至今全港已有8間社區客廳。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日前透露,九龍城區將於本季內新增一間社區客廳,屆時全港共9間客廳,預計每年可惠及至少4,000個家庭、服務人次超過60萬。

首間社區客廳使用人次超預期

位於深水埗的首間社區客廳面積達8,000平方呎,設有可供16戶家庭同時使用的共享廚房、飯廳、電腦學習室、閱讀角,以及洗衣乾衣機、淋浴間等設施,並提供功課輔導、兒童暫託及多元興趣班等服務。該中心原定每年服務500戶劏房家庭、全年服務共約8萬人次,但啟用至今僅19個月,已吸引近2,400名會員,使用人次突破30萬,遠超預期。

莫女士是深水埗社區客廳的第一批使用者,現時平均每周到訪5次。她與丈夫及3名子女擠在唐七樓一間僅150平方呎的劏房內,丈夫從事地盤工作,收入不穩,平均每周3天無工開。除去房租、水電及生活開支,收入所剩無幾。社區客廳的出現,為他們一家節省了不少開支,更讓莫女士找回久違了的成就感。「在家煎雞翼,油煙會弄髒床鋪,但社區客廳空間寬敞,調味料還免費,加多些油還更香些!」莫女士笑言,社區客廳讓她能大展廚藝,免費的油鹽醬醋更節省了一大筆開支。

參加工作坊 充滿成就感

她續說,家中空間狹窄,孩子只能在床上學習,導致3人提早出現近視。社區客廳的學習空間與專業功課輔導,大大減輕了她的育兒壓力。她亦參加了社區客廳的油彩畫工作坊,完成的畫作成為家中珍藏,令她充滿成就感:「我從沒想過自己能畫得那麼漂亮!」

同樣受惠的還有家住唐八樓的林女士。她家的劏房冷氣效果欠佳,身處廚房與廁所幾乎感受不到涼意,社區客廳成為她與10歲女兒避暑的「綠洲」,更重要的是讓她修補了與女兒的關係。疫情期間,女兒因長期隔離過分依賴手機,甚至因手機問題與母親爭執。林女士憶述:「以前她為了打遊戲可以通宵不睡,收手機就發脾氣,我們像困獸般對峙。」社區客廳的活動改變了一切,母女倆一起參加甜品製作、太空館參觀等活動,女兒逐漸減少對手機的依賴,母女關係日漸融洽。「現在我們會一起做甜品,女兒開心,我也輕鬆許多。」林女士欣慰地說。

她們的故事展現了社區客廳如何點亮基層家庭的日常,修補因狹窄空間導致的親情裂痕,並重燃他們對生活的信心與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