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洪澤楷)深水埗社區客廳開辦19個月以來,已成為近2,400名會員的溫暖港灣。這片由「政、商、民」合力打造的社區空間,不僅為劏房居民提供交流與互助的平台,更通過廚房、興趣小組及就業支援,點亮街坊的生活,助力他們向上流動,改善居住環境與人生軌跡。有立法會議員指出,「政、商、民」合作模式未來可推展至更多社福服務上,並建議特區政府未來可利用社區客廳平台進一步探索勞動合作,幫助從照顧角色解放的家長重新投入勞動力市場。

街坊變開朗 約打邊爐煮羊腩煲

深水埗社區客廳中心主任Alvin向香港文匯報透露,現時近2,400名會員中,約70%為家庭會員,其餘為獨居長者及單身人士,「這片社區空間為劏房居民打開了一扇窗,讓他們從狹窄的居所中走出,迎來更開闊的生活。」他觀察到,許多會員在使用社區客廳後,性格變得更開朗,「不少街坊過往只能在家中面對四面牆,飲食起居受限,容易產生壓抑情緒。社區客廳則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讓左鄰右里互相交流、彼此關照的空間。」他指社區廚房尤其受歡迎,街坊們終能擺脫家中簡單蒸煮的局限,可無懼油煙燻床地盡情烹飪,「有時他們會一起打邊爐、煮羊腩煲,小朋友吃得開心,大人也倍感滿足,從而帶出正面影響。」

此外,社區客廳定期舉辦興趣小組,激發街坊的潛能,並通過技能培訓深化他們的興趣。Alvin說:「有些街坊熱衷烹飪,我們希望通過專業指導,讓他們將愛好轉化為謀生技能。」中心還與僱員再培訓局合作提供求職資訊,並分享過渡性房屋、簡約公屋及公屋申請資訊,協助街坊改善居住環境,向上流動。

為基層童提供奮進環境

民建聯福利事務發言人、立法會議員李世榮表示,社區客廳政策有效支援居住環境受限的家庭,尤其是劏房居民。他分享曾探訪一些劏房家庭,發現小朋友連溫習功課也只能在床上進行,難以專注學習,長遠或加劇貧富差距,「社區客廳為該些家庭提供了『兜底』支援,家長可在此洗衣、烹飪,小朋友則能結識新朋友,參與多元社交活動,增廣見聞。」

他指社區客廳亦為空間受限的孩子提供了奮進的環境,讓他們在學習之餘有地方放鬆心情,長遠有助發揮潛能,在更公平的環境中成長。

李世榮認為社區客廳是「政、商、民」合作模式的成功試驗,值得推展至更多社福服務上,「政府未必有足夠空間建設社區客廳,但若企業提供場地,市民積極支持,這模式將大有可為,並有助於社區和諧。」他並建議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可進一步探索勞動合作,例如優先聘請使用社區客廳的家長參與中心運作,「這不僅讓家長在照顧子女之餘能投入勞動市場,還可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實現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