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從小河發電到長江三峽工程,從引進技術到自主創新,中國的水電史貫穿了經濟的發展史。中國擁有豐富的河流資源,是世界最大的水電生產國,而位於西藏林芝的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更將創造世界水電的「中國高度」。這不僅是中國的世紀工程,足以改變中國的能源布局現狀,讓民眾能用上更環保更便宜的綠電,這還是人類的世紀工程,將對中國與周邊國家的能源合作,乃至對全球清潔能源治理產生深遠影響。香港文匯報今起推出「中國水電創世紀」系列專題,從能源布局、民生經濟以及國際合作三方面,把雅江水電世紀工程的藍圖展現在讀者眼前。
2025年7月19日,中國啟動全球最大水電站——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該工程總投資1.2萬億元人民幣,建成後年發電量將達到3,000億千瓦時,年減排二氧化碳3億噸。到2035年中國清潔能源佔比將從當前的28.6%提升至40%,工程還將帶動周邊太陽能和風能資源的開發,雅魯藏布江下游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基地,該水電工程將引領中國能源布局變革,重塑中國AI算力版圖,加速中國向能源強國跨越。 ●香港文匯報記者 羅洪嘯、李暢 北京報道
據新華社報道,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位於西藏自治區林芝市,主要採取截彎取直、隧洞引水的開發方式,建設5座梯級電站。工程電力以外送消納為主,兼顧西藏本地自用需求。
事實上,中國的能源供給一直處於緊平衡的狀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全年能源消費總量59.6億噸標準煤,而中國2024年一次能源生產總量49.8億噸標準煤,能源消費和一次能源生產之間有9.8億噸標準煤的差額。
為了確保能源的自給自足,中國能源產業積極向綠色能源轉型。其中,水電是中國可再生能源領域的主角,也是設計、施工和裝備製造技術最完善的領域。截至2024年底,常規水電裝機容量達4.36億千瓦,發電量為14,256.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9%。
藏東南能源「閃送」大灣區
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開工是中國保障能源安全的戰略選擇,其建成後工程年發電量預計3,000億千瓦時。雅江水電工程的展開將助力中國清潔能源佔比從28.6%提升到2035年的40%,重塑中國能源布局。
此外,中國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風電、光伏發電也成為清潔能源的主力軍。截至2024年底,中國風電、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分別達5.21億千瓦、8.86億千瓦,合計較10年前增長了10倍以上。
據悉,在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宣布開工前不久,相關配套工程已開始上馬。6月23日,藏東南至粵港澳大灣區±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藏粵直流)已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覆核准,年內將全面開工,建成後西藏清潔能源可「閃送」至大灣區。根據批覆文件,這條通道的額定輸電容量為1,000萬千瓦,預計建成後年送電量可達430億千瓦時。按照雅江水電站3,000億千瓦時發電量估算,如果80%電量外送,還需要興建至少5條特高壓「西電東送」外送線路。
西藏加快算力中心建設
在電力外送同時,西藏正加快算力中心建設,力爭在本地多消納電力。6月18日上午,西藏首個大規模智算中心——「雅江1號」智算中心開服。一期項目打造2000P(FP16)算力規模的智算樞紐,配備不低於256台高性能計算服務器。目前,該公司已與多家下游合作商達成深度合作意向,未來將加大研發投入力度,聚焦AI訓練、高原生態智能監測等領域,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
雅江水電工程完工後,還將帶動周邊太陽能和風能資源的開發,有機會重塑中國AI算力版圖,屆時AI的算力中心不必都擠在貴州等地,西藏也是理想的布局地。
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的開工,是中國能源變革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轉型的里程碑。未來,隨着工程推進,其影響將超越能源領域,引領全球綠色發展的戰略支點,成為人類水電世紀工程。
數讀雅江水電工程
▶總投資1.2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6個三峽工程(2,072億元)的投資總額
▶年發電量將達到3,000億千瓦時,相當於3個三峽工程(1,000億千瓦時)的年發電量
▶減排3億噸二氧化碳,相當於再造300萬公頃森林
▶截彎取直落差達2,000多米,相當於666層樓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