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紹雄 立法會議員

兩地居民殷切期盼的「粵車南下」,在粵港兩地政府努力協調下終於落實,爭取於今年11月正式啟動實施。「粵車南下」打破制度壁壘,跨越地理界限,為本港帶來多重效益,由提升本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為本港帶來經濟效益以至於促進粵港兩地的互聯互通,締造多贏局面。寄望特區政府做好宣傳工作及相關配套,吸引嶄新旅客群,惠及本港百業,把握「粵車南下」帶來的新動力、新商機。

開啟旅遊新模式 促進兩地融通

「粵車南下」是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中央有關文件的要求,促進香港與內地人員和車輛往來便利化的重要措施。「粵車南下」將提供兩大選項讓內地居民駕車來港,第一是「泊車轉機」、「泊車轉乘」。機管局的轉機停車場有1,800個泊車位,並已構建預約系統,吸引更多內地居民經香港國際機場轉機,或轉乘本地公共交通工具四處遊玩消費,貢獻本港經濟。當愈來愈多旅客在規劃行程時優先考慮使用香港機場,善用香港機場聯通近200個航點,直達世界每個角落,本港將成為內地和海外旅客來往大灣區的首選門戶,有助提升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

「粵車南下」第二個安排是自駕入境市區,開啓內地居民南下旅遊新模式。粵車可以申請自駕入市區,初期以小規模的每日100個預約名額開展,吸引不同類型的旅客群來港,進行旅遊、商貿活動、參與盛事、尋求各種專業服務或各類休閒活動等,將直接惠及本港零售、餐飲、娛樂、專業服務及各區旅遊,刺激本地經濟增長和創造就業機會,為本港經濟增添活力。

做好政策配套 提升旅客體驗

本港要享受「粵車南下」帶來的政策紅利,需要做好相關政策配套。因應香港市區道路狹窄、人多車多、泊車位及充電設施不足的問題,特區政府應做好資訊發放及宣傳工作,與各大商場、酒店、協會、服務業及零售界合作,除了傳統的小冊子、單張之外,也要善用內地社交平台,製作實用的「南下攻略」或推薦指南,提供香港道路情況與景點及導向性的資訊,例如泊車位及充電設施等方面的資訊,分流入境市區的粵車至不同地區或景點,以提升粵車在港的良好體驗,有效紓緩本港交通壓力。

「粵車南下」政策將落地。為滿足南下電動車充電需求,特區政府將於機場及港珠澳大橋口岸安裝內地電動車適用的充電裝置,期望各大商場也能同步加快改善配套,為粵車度身訂造多元化體驗之旅,以吸引更多粵車抵達消費,抓緊「粵車南下」帶來的汽車經濟機遇。

筆者也寄望「粵車南下」汲取「港車北上」的經驗,優化口岸通關的措施安排,避免在假日或重大節日等繁忙時間出現嚴重擠塞。兩地政府須積極磋商,在推行前做好交通容量評估,運用科技及智慧交通系統,以實時數據調控交通;並考慮加開通關通道、擴大上落客區及容許「人車一同過關」等,優化通關安排。長遠而言,可考慮開放其他陸路口岸,及實施「一地兩檢」,提高通關效率,讓兩地民眾均有更佳、更優質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