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舉行「領先科技與醫療的融合」圓桌會議。 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為響應特區政府「智慧城市」計劃,醫管局積極發展「智慧醫院」,現已邁入第二階段。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李立業昨日表示,未來公立醫院將聚焦智慧醫療、智慧醫院支援及管理,應用數碼科技、人工智能(AI)及機械人技術提升效率,並計劃推出低空醫療配送服務,由無人機運送藥物及醫療用品,可將陸運15分鐘至20分鐘時間節省為5分鐘至9分鐘,惠及長者及行動不便人士。●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芷珊

民建聯政策倡議委員會及癌症策略關注組昨日舉行圓桌會議,邀請專家探討「低空醫療配送及遠程醫療」、「AI應用於肺癌及乳癌篩查」等議題,推動創科與醫療融合。

智慧醫療靠大量數據主導發展

李立業在會上表示,智慧醫療涵蓋智慧病房、智慧診所及智慧藥房,須以大量數據主導發展。例如,門診已設自動血壓測量儀器,數據即傳生命體徵系統(e-Vital);電子床頭「智能屏」取代手寫記錄;心電圖報告無紙化,節省儲存空間。病人可透過自助系統或直接預約抽血及X光檢查,進行彈性預約安排。

病人可電子繳費 配合「排隊易」取藥

在智慧醫院支援及管理方面,醫管局優化輪候管理系統,病人可透過「HA GO」應用程式或一站式電子服務站處理排隊及繳費,配合「排隊易」安排取藥,目標一小時內看診、兩小時內取藥,並提供每次65元的藥物配送服務。醫院指揮中心亦會監控病人入院至出院全流程,確保資源高效運用。

李立業續指,疫情加速遙距醫療發展,醫管局早前推行電子「病假紙」及藥物送遞服務,並在3間醫院試行以無人機運送藥物及醫療用品的監管沙盒。惟遙距醫療在外展服務遇困難,因對象多為老人院長者或囚犯,缺乏手機,故需另建平台,未來將推廣遙距門診至鄉村及離島。

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政企客戶部顧問專家梁國錕指出,該公司聯同醫管局及大灣區低空經濟聯盟擬推出低空醫療配送服務,利用無人機全天候運作,院方僅需設4×4米飛行設備。醫生開方後,透過應用程式或群組通知接收單位,無人機收到指令後將自動飛行,若送藥至村公所,會由關愛隊或醫療輔助隊簽收,類似智能快遞櫃。

目前該服務計劃在將軍澳醫院與靈實醫院、將軍澳醫院與布袋澳村開闢兩條航線,將陸運15分鐘及20分鐘行程減至5分鐘和9分鐘,方便長者及行動不便人士。同時引入控溫箱技術,確保藥品及樣本品質不受氣候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