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據新華社報道,21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在京發布第5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5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11.23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9.7%,5G基站總數達455萬個;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加速布局,數字經濟規模持續擴大,互聯網普惠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群體共享數字發展成果。

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基礎資源保有量保持穩定,信息基礎設施持續夯實,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不斷增長,賦能信息通信業高質量發展再上新台階。截至今年6月,中國域名總數為3,262萬個,其中,國家頂級域名「.CN」數量為2,085萬個;IPv6地址數量為68,567塊/32;5G基站總數達455萬個,移動物聯網加快從「萬物互聯」向「萬物智聯」發展。

「中國互聯網基礎資源持續豐富,不僅夯實了數字經濟的發展基礎,支撐起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更推動了城鄉互聯網普及率差距進一步縮小。」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主任、黨委書記劉郁林說,截至今年6月,農村網民規模達3.22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69.2%,農村地區能夠與城市同步享受數字時代發展紅利。

銀髮群體也深度共享數字發展成果。統計顯示,截至今年6月,60歲及以上銀髮網民規模達1.61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52.0%。「一方面,手機App推出『關懷模式』或『長輩模式』,字大、操作簡單。另一方面,5G覆蓋超90%的行政村後,農民直播賣特產、搞『雲旅遊』吸引遊客成為新潮流。」劉郁林說。

AI應用場景持續擴大

從聊天搭子到辦公助手、從智慧就診到智能伴遊……如今,人工智能(AI)正深度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實現了從技術到應用的全方位進步,產品數量迅猛增長,應用場景持續擴大。從用戶方面看,截至6月,用戶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回答問題的比例最高,達80.9%。從產業方面看,2024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突破7,000億元(人民幣,下同),連續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率。國產人工智能產品與辦公協同、教育普惠、工業設計、內容創作等場景深度融合,構建了覆蓋多個領域的智能應用生態。

「隨着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持續發展創新,一批優質的國產人工智能產品加速出海,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影響力顯著提升。」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副主任張曉舉例道,DeepSeek上線不足20天,全球日活躍用戶突破3,000萬,成為全球用戶增速最快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此外,中國已成為全球人工智能專利最大擁有國,佔比達60%。

技術賦能之下,中國網絡文學、網絡遊戲、網絡影視劇等文化「新三樣」正加速出海步伐。報告指出,2024年,網絡文學出海市場規模超50億元,海外用戶規模超3.5億,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網絡文學成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創新載體;網絡劇與旅遊深入融合,短視頻平台等整合資源構建線上線下消費閉環,網絡視頻對線下文化賦能效應逐漸顯現;今年上半年,25款遊戲海外吸金116億元,5款手遊月入破億,網絡遊戲出海迎來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