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天來臨,溫度明顯升高,不少細菌病毒又會藉高溫和高濕度的天氣乘機活躍,包括引起皮膚病疣的HPV病毒(人類乳頭狀病毒)。這類病毒可經皮膚細微破損處入侵身體,引起表皮的不正常角質增生,卻不會引起疼痛。疣如何分辨、預防和治療?今期由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作出分享。
問:疣通常生長在哪些部位?
答:身體任何地方都有機會生疣,但不同部位可能有不同種類的疣。例如,扁平疣,常見於臉、頸、胸、腹部,呈肉色或啡黃色、輕微突起的細小顆粒,每粒約1至2毫米,有時被誤會為油脂粒、粉刺、癦痣等,扁平疣數量可以很多,且可隨時間增加並傳染附近正常的皮膚,患者臉上甚至可以出現數百粒的扁平疣。
問:疣還有什麼其他類型?
答:常見的還有尋常疣和足底疣,各有不同特性。尋常疣常見於手指、腳趾、指甲邊緣等,呈粗糙突起的硬塊或顆粒,可大至10毫米,有時甚至會被誤會為皮膚癌。至於足底疣,顧名思義是生長在腳底或腳趾,呈凹陷、變厚、粗糙的硬塊,患者可能會在走路時感到痛楚,有時會誤會自己「生雞眼」。
問:夏天是疣的旺季嗎?如何預防傳染?
答:不錯,夏天是疣的旺季。港人在夏天的活動更是感染疣的高危日子,如游水,當我們去到泳池、泳灘時,在更衣室的環境或者泳池邊的地上,大多比較濕,並且有很多人踩過,如果當中有人患足底疣,而我們又赤腳踩過患者接觸過的地面,且腳上皮膚又有傷口(即使是非常微小的傷口),都有機會感染足底疣。因此,在公眾浴室、更衣室、泳池邊等地方,最好穿着拖鞋。
此外,夏天更應該經常保持雙手的衞生和清潔,若觸摸過公眾物件如扶手電梯、門柄等,最好先清潔和消毒雙手才觸摸自己的皮膚。在酒店或公眾地方,包括酒店房間內,和在泳池更衣室一樣,建議大家穿上拖鞋,避免赤腳在酒店房間內走動。一家人旅行、游水等,也不要共用毛巾拖鞋等物品,減少傳播HPV病毒的風險。
問:皮膚或足底有「一粒嘢」,如何分辨它是否病毒疣?
答:的確不容易分辨,因此若皮膚上有任何異常增生,都建議諮詢醫生,醫生可以有特定的皮膚檢查,將皮膚上凸起的增生放大,看看它的真身是怎樣,甚至看到它的結構,分辨是病毒疣還是其他皮膚良性增生。以足底疣為例,患者往往把它和「雞眼」混淆,醫生可用皮膚檢測器檢查外觀表徵,如果是病毒疣的話有機會看見微絲血管的增生或出現小黑點,而「雞眼」是不會有這些小黑點的。
問:其他治療方法?
答:視乎不同部位,例如臉部的疣基本上不會建議塗搽藥水,以免傷及皮膚,較常用的是冷凍治療。如果是一些較小的疣或經準確判斷是扁平疣的話,一般會考慮二氧化碳激光治療。
問:長者臉上忽然長出黑色斑塊,通常是疣還是皮膚癌?
答:首先要注意,疣和皮膚癌是可以在臉上一起出現的,當然如果是疣的話,一般表面會較為粗糙,有機會好像椰菜花的形態;而皮膚癌則要視乎是黑色素瘤、基底細胞癌還是輪狀細胞癌,外觀會有所不同,但單憑表面性狀始終不易肯定是疣或皮膚癌,建議諮詢醫生接受適當檢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