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在了解家電以舊換新信息。 資料圖片

關於中國如何成為「消費大國」,商務部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耿楠在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時指出,政策上要多重發力做好保障,着力點要放在釋放消費空間、重視服務消費、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會保障等多個維度,同時也要堵住消費的漏洞,避免「預付費」等陷阱消磨居民的消費信心。「我們要讓消費者敢於消費、願意消費,同時也有能力消費,」耿楠說,這是政策層面應該努力的方向。

文旅醫療等服務亟待優化

從需求端來看,耿楠表示,包括「以舊換新」等在內的刺激消費政策起到了積極作用,使民眾消費升級需求得以釋放。同時通過發展縣域經濟,通過電商等平台,也刺激了下沉市場的消費潛力。

從供給端看,綠色消費、數字消費的勢頭越來越強勁。她同時預測,服務消費料將在今後一段時間成為新的增長點。數據顯示,民眾對服務消費的需求比較旺盛,但目前缺乏一些優質的服務,包括文旅、醫療、養老等領域在內,都亟待優化產品供給。當一些有能力的消費者,願意為更高端、個性化、前瞻性的服務去付出更多時,供給端也應提質增效,一方面構建差異化服務體系,另一方面利用技術創新等手段,提升服務效率和體驗。

打造消費友好型制度環境

耿楠提醒,若要成長為「消費大國」,還需致力於打造消費友好型的制度環境。她建議,政府需要轉變長期以來「重生產、輕消費」的思想,從上至下,各級政府都要作出相應調整。比如安徽出台了《安徽省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這就是地方政府探索轉型、營造消費友好型社會、構建統一大市場的有益嘗試。

堵住假貨預付陷阱等問題

此外,耿楠認為,政府還應該通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穩定就業、提高居民收入等多個方向,讓居民願意把放進儲蓄裏的錢,有意願也有底氣拿到消費市場。耿楠還提醒,市場監管的層面也要加強,比如假冒偽劣商品引發的維權難、「預付費」陷阱、售後保障差等問題,有關部門也要重視,否則恐將影響消費者信心,讓邁向「消費大國」的步伐進退反覆。

●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燁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