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雜誌指中國的大學在全球最佳大學排名中穩步上升。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來自全球各地的科研人員、工程師和企業家為美國經濟帶來強大的推動力,然而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削減研究經費和限制簽證,令許多人別無選擇,只得放棄美國,轉往海外發展。《華爾街日報》指出,美國人才流失正令全球其他地方獲益,《時代》雜誌則強調,中國對全球人才的吸引力正與日俱增。

《華爾街日報》指出,以往有四分之三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的國際學生,會長期留在美國,他們是美國在創新領域蓬勃發展的關鍵。不過,《自然》期刊今年較早時的調查顯示,近四分之三的美國科學家考慮離開美國,受訪者表示原因是特朗普政府對科學研究和科研人員的敵意。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學者阿諾德表示,「我們現時作為全球人才燈塔的地位岌岌可危。」

美78%剛入職研究員料失資助

特朗普政府認為對科學投資帶來的回報不斷減少,並稱「政治偏見取代了對真相的探索」。美國國立衞生研究院截至5月,面臨40%、相當於180億美元(約1,412億港元)的預算削減,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亦面臨逾50%、約50億美元(約392億港元)預算削減,預計將令78%剛開始職業生涯的研究人員失去資助。此外,聯邦政府亦收緊簽證政策,減少發給從事專業技術類工作人士的H-1B簽證數量,以及修改允許國際學生畢業後留美工作的OPT項目的政策。

美利堅大學經濟學家分析指出,聯邦研究經費削減將重創美國經濟,削減25%公共研發支出將導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在一年內下降3.8%,與2007年至2009年的經濟衰退程度相若。《華爾街日報》稱,包括Google、亞馬遜和莫德納等近半數《財富》雜誌500強公司都由移民或其子女創立,但目前在美獲得學位的國際學生中,只有約40%會長期留在美國。阿諾德表示並不奇怪,並警告資金削減和限制技術移民,將令情況進一步惡化,影響美國未來數十年發展。

中國積極推動高等教育發展

在美國「趕人」的同時,許多國家趁機吸納人才。阿諾德表示在6月底出席的一場諾獎得主會議上,有代表分發宣傳冊,介紹德國吸納人才的項目,強調「國際化和歡迎」的氛圍。各大公司亦開始在人才集中地設立中心,亞馬遜在印度設立超越其總部的全球最大辦公樓,英偉達(Nvidia)也計劃在上海開設新研究中心。

《時代》雜誌引述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的報告指出,中國長期以來積極吸引全球頂尖人才, 透過增加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加大科研資助及招聘海外教師等舉措,來推動高等教育發展。

《時代》雜誌強調中國的大學在全球最佳大學排名中穩步上升,凸顯中國學府對全球人才的吸引力與日俱增,特朗普打壓美高等教育,為人才外流埋下隱患,美國在特朗普的帶領下,正逐步退出全球領導地位。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首席全球事務官巴蒂亦表示,中國大學排名上升,表明全球高等教育重心正從西方轉向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