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新生集團副總裁、運營體系負責人郭佳表示,ATRenew自動化運營中心整體自動化率超過50%。
●ATRenew自動化運營中心起點處貨架擺滿剛入庫的二手電子產品。
●在中心內,一台台貼着標籤碼的舊手機被放上黃色傳送帶,接受「AI體檢」。
●中心透過AI檢測設備節省超過50%的人工操作,配合電子機械臂整理物品等,令運作進一步加快。
●部分非主流機型和異常屬性等需人工輔助檢測。
●處理完成的產品會妥善保存。目前中心庫存量維持在10萬至15萬台之間,佔全國處理量約三分之一。

在廣東東莞,一座「AI工廠」正在改變二手電子設備的命運。ATRenew自動化運營中心內,一台台貼着標籤碼的舊手機被放上傳送帶,準備接受「AI」的體檢。屏幕劃痕、鏡頭老化……手機每一項細節都會被AI識別、評分及記錄。如無意外,72小時之內,這台手機將上架電商平台,開始新一輪的銷售。據行業數據測算,「十四五」時期,內地手機閒置總量將達60億部,總潛在市場價值超6,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內地正經歷前所未有的電子產品報廢高峰,電子產品的回收再利用的速度亦被不斷「刷新」。「AI+二手電子產品」的回收,正成為一個尚待開發的「金礦」。●圖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盧靜怡

距離深圳華強北約一小時車程的東莞,有一座回收二手設備的「AI工廠」異軍突起。「從進倉到出倉,我們平均3日至4日即可完成全流程周轉。」在走訪ATRenew自動化運營中心時,萬物新生集團副總裁、運營體系負責人郭佳向香港文匯報記者介紹說,雖然項目在今年才投入營運,但已經成為華南地區最大二手電子分撥中心之一。

工廠12.5秒完成手機功能檢測

這座「AI工廠」共有三層。在「起點處」,一排排貨架整齊擺滿剛入庫的舊手機、平板與相機。它們首先被貼上唯一識別碼,完成充電流程後,便被放上傳送帶,進入AI檢測環節。

記者發現,這套AI檢測系統中,每個模組都有着十分醒目的名字。其中,「007模組」設備可在12.5秒內完成手機上的藍牙、聲音、鏡頭、閃光燈等功能檢測。X光「天眼」設備能在7秒內識別手機的非原裝配件。下一站,「魔鏡」設備將檢測手機屏幕是否有壞點。完成所有檢測後,手機將進入一個類似微型「直播間」的白色小攝影棚,一套名為「哥斯拉」攝影設備,將360度拍攝手機,照片自動上傳到二次銷售平台上。

「這套AI檢測流程節省了超過50%的人工操作,也讓工廠整體自動化率超過50%。如果剔除非主流機型和異常屬性等需人工輔助檢測的設備,一般性設備的自動化檢測覆蓋比例甚至可達80%。」郭佳表示,正因如此,AI不僅替代原有質檢工序,也催生出新職業—AI訓練師。「AI訓練師主要負責訓練算法模型、參與線上識圖和設備管理。」他透露,東莞自動化工廠同時還新增了自動化運維人員,專責每日點檢與設備維護。

事實上,手機更新周期正在不斷縮短,一部平均使用「壽命」僅為約1.9年,由此帶來的設備報廢量亦持續攀升。根據中國物資再生協會數據,內地每年產生的廢舊手機數量達6億至7億部,但實際回收處理量僅約2億至3億部,遠未觸及潛在上限。

在這佔地15,000平方米的中心,每日有超過兩萬台電子設備完成質檢、定價與分發。郭佳透露,目前中心二手電子產品的庫存量維持在10萬至15萬台之間,佔內地處理量約三分之一。作為華南區域樞紐倉,東莞主要承接門店回收、物流直送等多元訂單,實現區域級流轉與分撥。

逾99%數碼產品可重投市場

二手設備的流通效率也遠高於外界預期。萬物新生集團企業發展部、投資者關係負責人金笑漪指出,2023至2024年,該平台累計流轉二手商品逾3,530萬件,其中真正無流通價值、需進入拆解環節的商品僅佔13.7萬台,比例不足0.4%。可見二手數碼產品具有廣闊的二次流通潛力。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曾為山寨機和翻新機集散地的深圳華強北如今卻人氣銳減。過去傳統二手設備回收,以前要靠深圳華強北的小老闆「看一眼給報價」,不僅不準確,更像一門「黑箱」生意。如今,AI改變了這套價格博弈結構。AI不僅能識別設備型號與磨損狀況,對成色進行打分,還能將二手設備自動分配至合適的銷售路徑,無論是原機翻新、拆件回收,還是打包出口都毫無問題。

智能報價系統成行業參考

郭佳表示,集團旗下平台愛回收能保持如此高的流通效率,關鍵在於其全國B2B交易平台「拍機堂」所形成的價格反饋閉環。據介紹,「拍機堂」系統每日競拍量達10萬件,連接逾百萬商戶,形成一個龐大的定價反饋閉環。中游交易價格反哺前端估值,大幅縮小毛利空間,並建立起一種「準市場公價」。這也使得「行業底價」成為可能。

郭佳說,愛回收長期投入AI算法研發,通過大數據分析、標準質檢模型與用戶行為預測,已形成一套市場公認的智能報價系統,成為不少同行競品定價參考底線。「不少企業直接以我們的競價為標準,加十塊二十塊都很多。」

中國電子產品回收報廢小數據

●2024年中國再生資源回收總量4.01億噸,同比增6.5%。其中,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量2.2億台,創新高,同比增15.8%。

●2025年中國資源循環產業產值有望達5萬億元人民幣。

●中國平均每年產生6億至7億部廢舊手機。

●「十四五」時期,中國手機閒置總量將達到60億部,二手手機潛藏價值超6,000億元人民幣。

●中國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已帶動就業超3,000萬人。

數據來源:中國物資再生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