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地方通過拍照,再上傳至內地營運中心對電子產品進行遠程檢測是可行的。

一部來自日本、經香港檢測轉運的二手iPhone,如今有可能正在非洲市場上等待着新的主人。隨着全球循環經濟興起,二手電子產品的跨境流轉鏈悄然成形。業內指出,香港憑藉自由港地位、東亞與東南亞之間樞紐優勢,以及與內地高度聯通的物流網絡,有望成為區域性二手電子設備中轉節點,承接內地及日韓等貨源,並向東南亞、非洲市場輻射。

出口輻射東南亞非洲市場

萬物新生集團企業發展部、投資者關係負責人金笑漪向香港文匯報表示,集團旗下每年約有數十萬件商品經由香港營運中心完成質檢與流轉,銷往香港本地市場,或出口至東南亞、非洲等新興市場。

「我們從歐美、日韓運營商回收設備,透過香港完成標準化處理,按不同客戶需求輸出,部分產品直接銷往本地用戶,部分進入國際二手市場。」她指出,當前集團仍以內地市場為主,但香港作為「轉口點」的角色正在顯現,「未來出口部分有望成為增長補充。」

設備境外拍照傳內地檢測

另一方面,在發展過程中,該集團將內地經驗透過科技「複製」到香港等境外協助營運。「我們在內地擁有對二手電子設備的雲端線上自動化檢測能力,在海外通過拍照上傳,在內地營運中心進行遠程檢測是可行的辦法。」萬物新生集團副總裁、運營體系負責人郭佳表示,該模式已在海外試點實施。

他指出,內地的質檢與分級標準經過多年打磨,顆粒度精細,現時在發展海外方案時,大多可按現有框架進行精簡調整,以適應不同市場規則與用戶需求。「我們在內地做實物檢測,也可配合雲端檢測模型,未來這套能力完全可移植至香港和其他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