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珊 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香港(地區)商會會長
近期本港有店舖結業,這本來是正常商業運作現象,但有個別聲音宣稱香港發生「結業潮」,事實並非如此。雖然有店舖因不同原因結業,但也有許多新店開張、擴充。正如行政長官李家超所說,現時香港市面,開業的店比結業的店多,「10間不做,有16間新開」。香港公司註冊處最新數據顯示,香港市道充滿活力、生機勃勃。
公司註冊數字創歷史新高
根據公司註冊處7月18日發表的統計數字, 2025年上半年,香港新成立本地公司高達84,293間,截至年中本地公司總數已突破149.48萬間,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同期,更有761間非香港公司落戶香港,推動非香港公司總數同樣攀上15,509間的新高峰。國際與本地資本用真金白銀投票,清晰表達了對香港營商環境的持續信任與長遠信心。
深入觀察,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金字招牌」不僅未褪色,更煥發出新光彩。金融創新領域尤其亮眼:上半年新註冊有限合夥基金116個,總數達1,099個;新成立開放式基金型公司109間,總數達579間。同時,新批出的信託或公司服務提供者牌照350個,持牌機構總數達6,971家。這些專業金融實體的活躍增長,正是香港在資產管理、財富傳承領域核心競爭力持續提升的明證,為未來金融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公眾和商業活動活躍度同樣印證了香港經濟的韌性。上半年公眾查閱公司文件影像紀錄達261.6萬宗,交付登記的公司文件總量高達約167.9萬份。市場交易的活躍脈搏強勁跳動,觀察企業融資活動,上半年登記的公司財產押記(5,970宗)與償付解除押記通知(9,915份)的對比,反映企業融資環境改善,債務壓力有序釋放。
「超級聯繫人」角色持續強化
事實充分證明,香港經濟的基本面穩固深厚。持續刷新的企業註冊數量、國際資本的堅定布局、金融創新的蓬勃發展以及活躍的市場交易資料,共同勾勒出一個更具活力與韌性的香港經濟圖景。
更值得關注的是,香港整體競爭力的持續提升。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以140億美元IPO募資額登頂全球,佔全球總量24%;瑞士洛桑管理學院最新排名中,香港全球競爭力躍居第三;5所大學躋身QS世界大學百強排名,成為頂尖高校最密集地區。金融創新亦領先世界——全球首個《穩定幣條例》落地,國際調解院總部簽約落戶,證明香港「超級聯繫人」角色非但未弱化,反在深化拓展。
「背靠祖國」是香港無可替代的優勢。內地經濟超大規模市場、產業完備度、人才創新力的基底,為香港提供堅實後盾。特區政府亦積極推動轉型:金融科技、創科企業、文藝法律樞紐的建設,正為經濟注入新動能;盛事經濟一浪接一浪,全年240餘項活動吸引200萬人次旅客參與,帶來約75億港元消費額,顯示香港旅遊消費的吸引力依然強勁。
雖然外部經濟不確定性增加,香港經濟難免起伏,但只要堅持自我革新、善於破局克服挑戰,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全力「搶企業」、「搶人才」,鞏固復甦良好勢頭,香港必定商機無限,後勁十足,前景亮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