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特約記者 成小智 多倫多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不滿歐盟一直在貿易談判態度強硬,已經把歐盟進口關稅率內定在15%至20%,但製造商認為美國若對歐盟徵收的關稅超過10%,他們將會難以負擔,必須考慮把生產線移往美國只徵10%關稅的英國或在美國生產,以及拓展具有潛力的新市場。
特朗普發給歐盟的關稅通知信,指明雙方若未能達成協議,美國將由8月1日起對歐盟徵收統一關稅30%。在前景有太多不確定性下,歐盟國家的製造商預早擬訂應對策略。歐盟與美國的食品和飲料貿易額接近300億歐元(約2,738億港元),貿易組織FoodDrinkEurope警告,任何關稅升級不但打擊歐洲生產商和農民,還會損害美國進口商和消費者。意大利芝士製造商澤內蒂指出,美國關稅戰造成的波動性難以預料,更碰上美元貶值,至今已導致其芝士在美國的零售價格上升25%。
借英10%關稅協議降成本
愛爾蘭釀酒商Skellig Six18的創辦人奧康奈爾表示,美國徵收10%進口關稅已經對製造商造成沉重打擊,一旦再加徵關稅,進口商以至最終消費者都身受其害。法國釀酒廠Combier主席舒瓦納指出,今年美元走勢轉弱,導致美國進口外國商品的成本上升,可能令到Combier在美國的銷售額削減25%至50%。舒瓦納理解特朗普希望進出口之間達至更好平衡,但加徵關稅必定引起貿易夥伴反擊,最終只是一個雙輸的局面。
對一些企業來說,減輕關稅影響另一方法是尋找新供應鏈。會計師事務所Lubbock Fine的合夥人阿爾特曼表示,一些歐盟製造商正考慮把生產線遷至英國,借助英國與美國達成的10%關稅協議降低成本。舉例來說,德國一個廚房電器製造商的大部分原料從亞洲採購,最近決定把組裝流程轉移到英國,以便產品輸入美國時獲得10%關稅待遇。不過,歐盟有一些獨特商品是不可能轉移生產地,如意大利巴馬火腿或法國釀酒,這類商品的生產商專注於拓展出口到一些新潛在市場,包括亞洲、非洲和南美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