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碑林博物館是收藏我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數目最大的博物館,其中國寶級文物19組134件,包括漢《曹全碑》、顏真卿《多寶塔碑》、唐太宗「昭陵六駿」石刻(四件為原品,兩件為複製品)以及《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等,展現了自漢代以來書法藝術與石刻文化的精髓。
「西安碑林」最早可追溯至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這一年,漕運使呂大忠將唐開成二年(公元837年)刻成的《開成石經》,以及《石台孝經》等碑石遷至「府學之北墉」,即今碑林所在地。同時遷來的還有顏真卿書《顏氏家廟碑》等著名碑石。此次遷移奠定了「西安碑林」的基礎,學界目前普遍認為,「西安碑林」亦當建立於此年。現今的西安碑林博物館建於1944年,是在具有900多年歷史的宋代「西安碑林」基礎上,利用西安孔廟古建築群擴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陳列和研究歷代碑石、墓誌及石刻造像為主的專題類博物館,1961年被列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此次全新開放,「昭陵六駿」在「驤騰百世——昭陵六駿專題展」中以另一種方式實現了團聚,「絲路石語——中古碑誌與絲綢之路展」則生動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以及絲綢之路的繁榮故事。「一方石碑,猶如一本厚重的大書,承載着一個民族的文化記憶。」西安碑林博物館相關負責人希望通過此次煥新亮相,讓更多的遊客借此重讀碑林。「我們始終相信歷史有溫度,把凝結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讓更多藏品走出庫房、融入生活、走近大眾。這就是我們永遠不變的初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