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烽火藝魂——中國藝術研究院抗戰文藝典藏展」日前在北京開幕,展覽精選140餘件藏品展出,其中冼星海《黃河大合唱》創作手稿的全本是近年來首次亮相。 展覽分為「戰歌震山河」「蘭台唱金戈」「刀筆礪豐碑」三大展區,多角度呈現抗戰時期音樂、戲曲與美術領域的珍貴文獻和藝術創作。
「戰歌震山河」展區最重磅展品是館藏的兩部冼星海《黃河大合唱》手稿,一部是1939年延安的簡譜手稿,另一部是1941年莫斯科的五線譜總譜手稿。2003年,這兩部手稿同時入選第二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現場還展出了冼星海的多件創作手稿和日記,冼星海使用過的鋼筆、小提琴、鋼琴等珍貴遺物。
「蘭台唱金戈」展區聚焦京劇大師梅蘭芳「蓄鬚明志」的錚錚風骨,展出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期梅蘭芳錄製的《生死恨》《抗金兵》唱片以及一系列抗戰期間的演劇文獻實物。它們是抗戰戲劇運動的見證,記錄了戲劇界以藝報國的壯舉。
「刀筆礪豐碑」展區呈現了力群、彥涵等延安魯藝木刻工作者對「為社會而藝術」文藝理念的踐行,真實記錄了軍民抗戰的壯烈情景以及充滿希望的邊區生活。
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周慶富表示,該院收藏了一批極具歷史價值的紅色藝術文獻與作品,這些抗戰文藝典藏不僅記錄了歷史的烽火歲月,更生動地展現了藝術家們以文藝為武器的戰鬥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奮鬥精神。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11月。 ● 文: 中新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