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後方及車廂2027年須裝「車Cam」 業界冀政府資助彌補成本
特區政府今日刊憲《2025年道路交通(車輛構造及保養)(修訂)規例》及《2025年道路交通(公共服務車輛)(修訂)規例》,規定所有的士明年4月前必須提供至少兩種電子支付方式,另外2027年所有的士前後方及車廂內也要安裝俗稱「車Cam」的行車記錄系統,當中車廂內的系統有錄影及錄音功能。的士業界指出,現時大部分的士已有頭尾車Cam,但多未開通車廂內的錄音功能,而使用有關系統的營運成本雖會增加,但可減少與乘客的爭拗,且有助降低目前的士高昂的保險費用,故贊成有關修例,希望政府向業界提供資助以彌補成本開支。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明
修訂規例將於下周三(23日)提交立法會進行「先訂立、後審議」程序。規例要求的士行車記錄系統能清晰攝錄的士外前方及後方影像,而車廂內則進行帶有錄音的錄影,另外須透過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PS)收集的士位置的數據。
特區政府運輸署今年第四季開始授權供應商,讓業界明年開始安裝行車記錄系統,所有的士完成安裝運作後須連結至運輸署的中央資訊系統,影像按私隱專員公署指引處理,只有涉及交通相關違例事項調查時,執法機構、運輸署署長及獲授權人士方可取覽或檢索錄影。
須一款二維碼一款輕觸式
至於電子支付的規定,明年4月1日生效,的士司機須提供至少兩款電子支付方式,其中一款使用二維碼如Alipay及WeChat Pay等,另一款則為輕觸式,包括八達通及信用卡。
的士車行車主協會永遠會長吳坤成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現時新車及的士車隊均已安裝新款咪錶、支付工具和行車記錄系統,而99%的士車頭及車尾也有車Cam,但不全面,今次修訂是三重保障,即除車外前後方外,車廂內部也要攝錄,現時七八成的士有拍攝車廂內部,但多未開通錄音功能,「目前主要有兩個供應商為的士安裝有關系統,但管理平台要收取費用,每月約要200元,開通錄音功能,費用會增加,修訂規例生效自然會開通。」
他坦言的士營運成本會增加,但贊成修例,因行車記錄儀可減低司機與乘客的爭拗,「現時有關的士的投訴每季有4,000多宗,需要立案調查的只有百多二百宗,在陽光底下拍攝了所有東西,那就清晰,影片加上錄音,有什麼爭拗都一清二楚,加上有GPS,政府有行車數據,確定行車是否準確,有否兜路,所謂的誤解或者投訴也會減少。」
行車記錄系統料有助減保費
此外,的士有行車記錄系統,相信亦有助減低目前高昂的保險費用,但未知日後實際減幅。營運「大黃蜂」的士車隊的新科發展(國際)有限公司創辦人黃大海亦對香港文匯報表示,的士車隊按政府要求,安裝前後方及車廂的行車記錄系統,並有不同的電子支付工具,符合修例要求,而由於有行車記錄系統,旗下車隊的士的保費較一般的士為低。
吳坤成指出,行車記錄系統的規定2027年才實施,「現在雖有兩家承辦商,但車Cam解像度是否夠清晰,符合政府要求呢?有關數據在雲端儲存的日子夠不夠?(車廂內)收音清晰度標準有多少?」政府因此會進行招標,屆時向有意入標的承辦商說明要求,加上承辦商為的士安裝需時,故有關規例較後時間才生效。
他指出,業界也曾與政府討論車Cam解像度問題,暫未知政府的標準,「另一個是雲端儲存的時間,我認為有投訴時可配合調查,14天或一個月也不足夠,有向政府提出應儲存超過一個半月。」
業界憂未能過數 盼升偏遠地區網絡
至於電子支付,他表示目前六七成的士已可使用八達通支付車資,但規例要求另設二維碼支付工具,吳坤成關注網絡問題,「關口、機場、郊野公園如(萬宜水庫)東壩網絡都不穩定,使用電子支付往往未能過數,希望政府明年實施前提升這些地點的網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