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21日上演陝西人藝大型史詩級話劇《平凡的世界》。(主辦方供圖)

(香港文匯網記者 李薇)以「無界」為核心理念的2025光鳴藝術節正在深圳光明掀起藝術狂潮,從3月至今,懸疑話劇《尼羅河上的慘案》中文版、胡沈員現代舞《流浪》、民族舞劇《花木蘭》等精彩劇目已接連在光明文化藝術中心上演。而在接下來的7-10月,更有多部現象級劇目,如原創音樂劇《寶玉》、唐詩交響吟誦《長·安》x大型交響合唱《道德經》音樂會、話劇《平凡的世界》等將輪番登場,以多元形態誠邀港人北上共赴跨越時空的藝術盛宴。

8月2日-3日上演原創音樂劇《寶玉》。(主辦方供圖)

張澤領銜《寶玉》:當傳統IP遇見先鋒表達

「有些人生來就屬於舞台。」這句對音樂劇演員張澤的評價,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他即將在原創音樂劇《寶玉》中展現的舞台魔力。作為梨園世家傳人,張澤以專業第一的成績畢業於上戲音樂劇系,師從王洛勇的嚴謹訓練賦予他「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的敬畏感。從《道林格雷的畫像》的破碎瘋癲到《周生如故》的蒼涼唱腔,他始終在角色中實現演技的爆發與蛻變。

此次化身賈寶玉,張澤將帶領觀眾走進大觀園的宿命迷局。主創團隊以「宿命」為核心重構紅樓敘事,通過「片段式敘事」與「閃回蒙太奇」手法,將寶黛共讀西廂、黛玉葬花等經典場景串聯成形散神不散的夢境。音樂創作上,琵琶、古琴與電子音效的碰撞,既保留《雅樂》調式,又注入現代節奏;舞美設計則以燈籠矩陣、水霧幻境構建出「鏡花水月」的中式美學空間。當水池倒映着崑曲吟唱,觀眾將真切感受到「人在戲中,戲在夢中」的沉浸體驗。

8月2日-3日,原創音樂劇《寶玉》·深圳站,邀您共赴一場跨越時空的宿命之約。

陝西人藝《平凡的世界》:黃土地上的生命讚歌

在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交匯處,陝西人藝的話劇《平凡的世界》以300餘場巡演、35萬觀演人次的數據,證明經典文學的舞台生命力。這部改編自路遙茅盾文學獎作品的劇目,以孫少安、孫少平兩兄弟的命運為軸,勾勒出七八十年代陝北高原的眾生相。

直徑16米的360度旋轉舞台象徵命運的轉輪,石碾裝置隱喻「時代的碾壓」,而穿插全劇的三個土偶如同命運女巫,在旋轉中訴說無常。地道陝北方言與信天遊的穿插,讓黃土的溫度穿透舞台。主創團隊曾赴路遙故鄉清澗縣採風,七易其稿的劇作家孟冰、舞美設計師張武等頂尖藝術家,將小說中的苦難與希望轉化為極具象徵性的舞台語言。這部榮獲「五個一工程」獎的作品,被譽為「中國青年必看話劇」,更被清華大學校長作為新生禮物推薦,堪稱「青年成長聖經」。

9月20日-21日,陝西人藝大型史詩級話劇《平凡的世界》上演黃土地上的生命讚歌!

10月25日濮存昕攜手西安交響樂團,以「詩樂哲思」開啟跨越千年的對話。(主辦方供圖)

濮存昕領銜《長·安》與《道德經》:千年文明的交響重生

如果說《寶玉》是古典IP的先鋒解構,那麼唐詩交響吟誦《長·安》與大型交響合唱《道德經》則是傳統文化的當代轉譯。10月25日,濮存昕與眾多藝術名家將攜手西安交響樂團,以「詩樂哲思」開啟跨越千年的對話。

上半場《長·安》中,京劇名旦陳藝心的韻白與古琴聲交織,濮存昕的吟誦在交響樂烘托下重現盛唐氣象。這部由戲劇泰斗陳薪伊執導、作曲家孫暢譜曲的作品,自2021年首演以來已巡演多城,其創新之處在於將唐詩融入交響樂,輔以朗誦、混聲合唱等多元形式。下半場《道德經》則以獨唱、重唱與交響樂隊構建哲學圖景,導演陳薪伊以「純凈的白色」象徵道家智慧,作曲家孫暢歷時兩年整理十萬字文稿,成就全球首部以中國哲學為題材的大型交響聲樂作品。當2500年前的智慧在音樂中流淌,觀眾將見證「中華文化之源」的當代共鳴。

從張澤在《寶玉》中的靈魂解剖,到陝西人藝在《平凡的世界》裏的黃土讚歌,再到濮存昕在《長·安》中的盛唐迴響,三部作品以音樂劇、交響樂、話劇的不同形態,共同詮釋了藝術節的「無界」理念。此外還有《世界三大童聲合唱團-德國托爾策童聲合唱團音樂會》《長調史詩:風與蒼穹的對話敖特根圖婭音樂會》《新世紀交響樂團宮崎駿電影原聲配樂交響音樂會》《中文版音樂劇<粉絲來信>》等,當傳統與先鋒在舞台上碰撞,當歷史與當代在光影中交融,光明文化藝術中心正以開放之姿,邀請每一位觀眾走進這場光與鳴的交響,在無界的藝術之境,感受跨越時空的心靈共振。

責任編輯: 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