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千尋、蔡學怡、李芷珊)今年16名「狀元」之中,僅4人打算負笈海外大學,其餘大多數傾向留港升學。聖保羅男女中學的黃嘉揚對物理學特別感興趣,他昨日受訪時分享指,原先有意申請到美國大學,但因美方收緊學生簽證政策,正有意轉赴英國劍橋大學修讀自然科學。不過他強調,香港是其「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海外升學目的在於拓展學術視野與見聞,無移居外地的打算,未來希望返港發展。

聖保羅男女中學的龔炘朗亦有意到劍橋修讀經濟學,期望未來返港從事政策研究相關工作。他特別關注國際經濟發展,認為應以宏觀視角看待全球經濟,注重共同進步,「例如中國幫助不富裕的國家建設基礎設施,如果全世界的國家都有這種心態,就能共同進步。」

修經濟學環保 冀全球同進步

香港真光中學迎來首名DSE「狀元」,馮乙翹計劃申請獎學金,赴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修讀環保、可持續發展與經濟學課程,冀未來返港工作,解決環境問題。她表示,自己對環保的興趣源於電影《星際啟示錄》中的情節,描繪地球環境惡化導致人類遷徙外星的畫面令她深受觸動。

她表示:「電影透過一位老人的採訪展現過去地球的美麗與現在的衰敗,這給我帶來很大震撼,讓我擔心未來是否也會面臨同樣的情況。而且現在氣候環境變化嚴重,香港冬天消失、夏天變熱,影響到了很多人。」

張祝珊英文中學的邱博恩打算升讀劍橋自然科學課程,計劃畢業後回港從事科研,「始終在香港出世、長大」,對此地有深厚感情。他並期望投身科技研究領域,例如太陽能發展,以所學知識貢獻社會,應對全球暖化挑戰。

迦密柏雨中學的何恩程則還未決定是留港讀醫,還是到英國牛津大學讀數學,坦言自己仍有很多因素要考慮,笑言此兩方向看似大不同,但對自己來說同樣是解決問題,「讀數學,可以解決數學問題,做研究或新理論;而做醫生就可以幫助病人解決健康問題,都可獲得成就感。」

民生書院「狀元」李政決定留港升學,卻選擇不一樣的「醫科」。他因童年時飼養的貓咪病逝,萌生救治動物的想法故以獸醫作志向,強調每個人出路不一,只要配合自己興趣而選擇便可,「做『狀元』不一定讀醫科……只有讀醫這一條路,反而限制了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