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弘健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浙江省同鄉會聯合會第一常務副會長

香港從「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新階段,香港工商界及同鄉社團應傳承愛國愛港愛鄉精神,為實現香港的繁榮穩定、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強國建設和中華民族的復興偉業作出新的貢獻。

首先,我認為應加強推動經貿合作與資源對接。香港企業憑藉「一國兩制」獨特優勢,從規則銜接、要素流通與價值鏈重構三個維度,正成為推動制度型開放的核心樞紐。作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香港企業不僅是跨境資源配置的主要通道,更是國家對接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的「壓力測試場」,成為吸引外資「走進來」和協助內地企業「走出去」的最佳中介。在幫助內地企業「走出去」方面,建議設立香港和內地企業合作的常規渠道和程式,按經營類別建立兩地企業之間的對接關係;香港企業通過人脈優勢與地緣優勢,協助內地企業來港發展,提升企業的國際化融資能力;利用香港法律仲裁服務的全球公信力,為內地企業提供跨境合規與智慧財產權保護方案,降低國際化經營風險。

在吸引外資「走進來」方面,建議在香港搭建固定平台,由香港企業牽頭向國際企業定期介紹內地形勢與發展概況;利用香港法律、會計、仲裁等國際化專業服務網絡,降低外資進入門檻,提供從跨境稅務籌劃到ESG全面合規的一站式解決方案;香港檢測認證機構可與內地合作推出國際標準互認,幫助外資製造業快速適應國內市場監管要求,促進兩地企業合作與項目落地。

其次,我認為應鼓勵香港傳統企業進行轉型。香港不僅需要發揮傳統的金融貿易優勢,更要通過制度創新重塑其在全球創新版圖中的戰略地位。香港能夠以成熟的普通法體系與智慧財產權保護機制,為科技創新提供制度保障。建議在政策上加強鼓勵香港企業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度合作,鼓勵香港企業重點投資人工智能、量子計算、金融科技、合成生物等前沿領域,搶佔新興賽道制高點;讓香港企業充分發揮「超級聯繫人」的功能,通過制度創新、資源整合與跨境協作,構建起「資金-技術-人才」的全球流通渠道;依託於香港自由港的獨特優勢,在技術進出口管制、科研設備通關等方面形成制度便利,凸顯在全球創新網路中的香港節點功能。加速實現香港與內地的技術轉化,縮短基礎研究到產業應用的周期。

當前,中國正處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關鍵時期,國家發展面臨新的重大機遇。站在新的歷史方位,香港企業的轉型既是國家戰略需要,也是城市定位發展的必然。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香港具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完全有能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樞紐,使香港真正成為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的戰略支點。這既需要特區政府的制度創新勇氣,也離不開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援,更需要市場主體的創新實踐。在這個過程中,香港企業的轉型升級不僅是經濟層面的自我革新,也是我們香港企業家把個人小我融入國家大我的時代注腳,將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貢獻獨特的香港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