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三笑認為香港的書香味從未消散。 作者供圖
●三生三笑曾去農村當過村官。 作者供圖
●《粵食記》
●一眾作者早前齊聚一堂,推介自己的新書。主辦方供圖
●香港中和出版推出陳沖《貓魚》、劉亮程《本巴》《一個人的村莊》等。 主辦方供圖

「香港人的閱讀趣味很高,你可以去看一下。」要來港參加香港書展,三生三笑才發覺自己已多年未曾赴港。作為地道老廣,少年時期被語文老師領着在港逛書店的記憶仍十分清晰,尤其老師口中的香港書香味從未消散。

《粵食記》作為2024年度「中國好書」中唯一一部網絡文學作品,過去一年多來,令三生三笑收穫許多文學現場的星光。明日(17日),三生三笑也將在香港書展帶來題為「飲過珠江水,方有《粵食記》」的名作家講座。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專訪時,她透露了自己的忐忑和開心——怎麼和香港的讀者聊暢快?能否來得及在書展淘上幾本好書?不過,以作家的身份來港開講座,三生三笑還是想感嘆一句:多年過去,老師果然沒有騙我,香港的書香味是真好。●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胡若璋

網上連載超百萬字的小說《粵食記》,刪減成為30萬字版本的實體書籍。這部以粵菜傳人麥氏父子跨洋創業為線索,將美食尋味之旅與文化尋根之旅相融的小說,在雙線敘事的筆觸中,為讀者帶來了四個年輕人一同創業、尋味嶺南、開創粵菜餐飲新潮流的都市故事。

有評論稱讚,這是一部細節大於情節的小說。故事的展開,就是「語言大廚」作者三生三笑不停上菜的過程。從網絡小說修改為實體書籍,說起這場寫作「大瘦身」,三生三笑說,並不是簡單粗暴地刪字數,而會在遵循人物性格和結局的前提下,重新改寫一些章節。當然這個過程裏面,刪減是一定的,隨之而來的一些章節取捨,至今說起來還有諸多不捨。

可是,何處不相逢呢?三生三笑自我勸解:「只要拿起了筆,這些被自己掛念着的人和事,總有一天會有更好的出場方式。」確實,恰如她也曾浪費了十年,幹着和寫作完全無關的事,按部就班做着一個普通人。

再次提筆,下定決心想要朝着寫作道路走,三生三笑也慶幸自己有這麼一個覺醒時刻。「有一天無聊,我想看看網上還能不能搜索出早年發表的一些文章,結果意外在老師的博客裏看到了自己。」那是三生三笑的高中語文老師,她在博客裏分享關於中學生作文的一些看法講解,然後裏面提到了自己這個學生。

荒廢十年 重拾寫作

「那種被惦記的感覺很有衝擊力,想一想,十多年過去,老師還記得我寫的東西,記得我的語言風格,那些完完全全屬於我自己的味道。」這便是三生三笑重回寫作疆域的強烈情感動機。好在,還有網絡小說可以給她開闢疆土,更好的是,還能每個月按時領稿費。

如今,從網絡作家裏「彎道超車」,三生三笑等來了香港書展這樣正兒八經的國際場域的出場機會,她也不掩愛美之心,接受記者採訪拍照時,主動暫停要給自己補塗唇釉,以更好和讀者見面。

荒廢寫作的十年,對於作家三生三笑來說,是一個慘痛教訓;對於一個認真工作和生活的基層幹部、家庭主婦而言,又何嘗不是內心深處的一場漫長跋涉。因此,主題演講之餘,三生三笑想花點時間和香港的讀者聊聊:普通人在大考、就業、婚姻這些大節點期間應該如何做選擇?

人應該去做一些「更上游」的選擇嗎?三生三笑立馬追補說,自己的婚姻幸福,但求學和就業就慘痛於按部就班、循規蹈矩的選擇裏。

此處有必要插入一段往事,三生三笑本可能拿着一個「橫空出世的少女作家」故事劇本出現在讀者面前,但如今的介紹版本是——30多歲才開始職業寫作的中女三生三笑。在高端寫字樓外企上過班,也去農村當過村官。乍一聽,這樣的職業跨度,似乎是為寫作而進行的「田野調查」。再把回顧的目光浪漫渲染一番,則可以理解為,寫作者走彎路也不是壞事。

但是,如果當年那個18歲高考不太理想的女孩,欣然接受了出版社編輯出書的邀約,或許在那個流行「少女作家」的紙質書輝煌年代,三生三笑早已有了自己的一方書寫領地。

「假如」「如果」這類話題只適合拿來付諸笑談。不過,三生三笑也想說:不管是網文作者還是出版實體書的作家,本質上並沒有高低之分,大家都是寫故事的人。即使,她現在也被看作為從網絡作家轉向傳統出版嚴肅文學作家路徑中的一個「明燈」案例。

五官先行的寫作者

網絡作家多寫言情、玄幻題材,但三生三笑更願意現實題材的寫作。在她看來,現實題材創作的自由度更高,而寫言情、玄幻題材就需要知道讀者想要看什麼,最近又流行什麼。那種寫作狀態就得不斷追逐熱梗,容易被網絡點擊率數據左右。

回到《粵食記》背後的故事,為了這本書的創作,三生三笑有一段傳為佳話的親身經歷——去餐飲店打工。三生三笑的寫作中,有不少粵式早餐的故事。她以肇慶老家的一家老字號牛腩粉店為例說,店主人是本科畢業的美術生,但選擇回去繼承家業,三代人經營一家老字號,生意好也引來很多情懷客。

這個美術生老闆是她的髮小,在三生三笑的追問中,將該店的獨特醬料製作秘訣告訴了她,但同時也信誓旦旦地說:妳肯定調不出來。「因為老闆一家離開店裏回自己家都調不出來,那個味道只能在店裏面調才有。」三生三笑又說,同樣是早餐店,自己在廣東塘廈打工過的早餐店或者路邊攤早餐檔,這些主打便宜、快速,以及一口「熱氣」的早餐,幾乎對營養、色香味這些品質無暇顧及。

寫《粵食記》時,三生三笑發覺自己是一個五官先行的寫作者。她這麼描述自己的寫作路徑:「通常夯定一部小說的人物性格需要一兩個月的構思,框架想好了之後,後續每天要怎麼寫,就是隨你發揮的事情。每天連載時,就只需要為腦子裏面這些走來走去的人安排好每天要幹的事情,然後就努力把那個畫面寫出來就好。」她進一步解析說,「我就把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東西,放在心裏去提煉、糅合,發酵到差不多的時候自然就有了想寫的衝動。」

飲過珠江水,方有《粵食記》

日期:7月17日(星期四)

時間:16:00-17:30

地點:香港會展中心會議室S421

講者:三生三笑

主持人:饒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