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國際航運業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招商輪船於2025年初成立船舶技術中心,不斷優化和加強公司管理,同時積極探索以輕資產模式,推動技術管理輸出與科技創新。招商輪船總輪機長吳建移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指出,技術中心將立足船舶管理本業,逐步向行業輸出技術解決方案,同時聚焦綠色與節能兩大創新方向,每年投入數千萬元人民幣研發資金,以應對航運業減排挑戰,研究目前還在積極推進中。●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翠媚、何汶錡 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興偉
「船舶業是重資產行業,但技術創新能開闢新賽道。」吳建移解釋,技術中心的核心任務包括技術管理、船舶新造、節能減排,未來計劃通過技術外溢服務更多客户。例如,通過風帆輔助動力、低阻力塗料等節能裝置,降低現有船舶的碳排放;同時不斷研究和探索新型替代燃料技術在新造船上的推廣和應用。
減排壓力下需技術突圍
國際海事組織(IMO)要求2050年實現航運業淨零排放,吳建移坦言,當前最大難題是「未來該造什麼船、用什麼燃料」。綠色替代燃料如氨、氫能等仍面臨技術與供應鏈瓶頸,而招商輪船的策略是「雙軌並行」:新船直接採用相對成熟的清潔能源技術以及安裝更多實用的節能裝置,舊船則考慮加裝節能設備或技術改造,同時加強船舶能效管理。
他以紅海危機為例,指出地緣政治加劇航運成本波動,而節能技術能緩解合規壓力:「到2028年,碳排放將直接計費,節能既是降低成本,更是減少碳罰款。」這對中小船東尤為關鍵,大公司可通過船隊調配平衡排放,小公司相對來說面臨的形勢更為複雜。
招商輪船作為全球航運的重要參與者,長期以來與主要國際組織及公司保持緊密的合作,如IMO、BIMCO、IACS INTERTANKO、ICS RIGHTSHIPS,代表船東積極發聲,為行業發展貢獻招商智慧。比如IMO中期減排措施制定過程中,招商輪船派人隨中國代表團從MEPC 80到83全程參與。他提到,招商輪船從2021年開始在港舉辦世界航商大會,亦正是為了加強與航動上下游及相關組織及公司的聯繫和溝通,未來將繼續與各航運國際組織和航運公司保持密切的溝通。
香港可發展綠色燃料加注基地
此外,在人才培養方面也非常重要,香港雖有元朗海事學校,但吳建移直言本地高級船舶管理人才仍供不應求,特別是擁有豐富船舶管理經驗的高級人才。招商輪船每年從內地航海院校招募400名學員,經5至10年培養成高級船員,部分更輸送至香港船東和海事機構,「我們輸送了不少人才進入香港航運業,希望未來能看到更多香港年輕人加入這個行業。」
吳建移建議,香港可發揮港口優勢,發展綠色燃料補給基地,「若能成為亞太區清潔能源加注站,將鞏固航運中心地位」。展望未來,他呼籲業界加強合作,尤其與IMO等國際組織共商減排標準,「航運是全球事業,單打獨鬥無法解決問題。」招商輪船將持續探索技術與管理模式,為行業綠色轉型提供「中國方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