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一(7月14日)威脅稱,若50天內無法達成俄烏和平協議,美方將對俄羅斯實施二級關稅(secondary tariffs),稅率達100%。多間美媒指出,二級關稅實則是「二次制裁」,懲罰與俄進行貿易的第三方國家,主要包括中國、印度和德國等國家,通過美方向第三方國家加徵關稅,施壓相關國家減少甚至停止與俄貿易。
特朗普周一稍後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電話訪問時承認,他對俄總統普京「很失望」,但並未與對方鬧翻。對於如何說服普京停止與烏的流血衝突,特朗普表示「我們正在努力,我想我們快成功了」。
二級關稅是特朗普任內的針對性制裁措施。與直接針對特定國家的一級關稅不同,二級關稅針對與美國制裁國家進行貿易的第三方國家或實體。俄羅斯並非特朗普政府首個實施二級關稅的國家,今年3月特朗普簽署行政令,授權國務卿魯比奧對從委內瑞拉購買石油的國家徵收25%關稅。特朗普也宣稱會針對與伊朗貿易的國家徵收關稅。
針對購買俄石油國家
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衝突爆發以來,美國當局實施連串對俄制裁,俄羅斯目前與美國幾乎沒有貿易關係,二級制裁是針對俄最嚴厲的制裁措施之一。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強調,只有對中國和印度等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徵收關稅,才會對俄經濟造成巨大影響,一旦美國發現他國這樣做(指違規),他們就要付出代價。「特朗普總統面對俄羅斯,掌握了制裁和關稅兩項政策工具。」
今年3月,特朗普眼見無法達成俄烏停火協議,也曾威脅要對俄的石油買家徵收二級關稅。路透社能源領域專家羅素當時分析稱,相信中國不可能屈服於美國的壓力。不過印度總理莫迪政府在衝突爆發後,積極採購折扣的俄石油,令俄成為印度的石油最大供應國。假如為討好特朗普而暫停對俄貿易,印度想要重新尋找替代石油供應國將會非常困難。
或改變石油巿場格局
羅素還稱,如果美國對俄石油買家徵收二級關稅,還將改變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夥伴國(OPEC+)的格局。對於俄羅斯以外的成員而言,俄石油的全球供應量減少或將推升油價,有助增加OPEC+其他成員國收入,但後續與美國頁岩油的競爭,將是OPEC+在利己主義與集團凝聚力之間的博弈。
美國有線新聞網(CNN)分析認為,特朗普針對俄烏衝突,採取了與就任之初截然不同的應對策略。不過特朗普仍維持美國與俄烏衝突保持距離,辯稱即使對烏軍援也是北約盟友採購美國軍備,強調俄烏衝突並非由他造成。
俄羅斯多名政界高層批評美方肆意實施二級制裁。俄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稱,俄羅斯對美方的最後通牒毫不在意,直言全世界都關注其實際後果,好戰的歐洲或會感到失望。
俄羅斯資深議員科薩切夫形容,特朗普頻繁改變決定和說辭,對俄最後通牒料不過是空談。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周二表示,俄方需要時間分析特朗普發出的最後通牒,並已準備好與烏重啟談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