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 荷

看完12集電視連續劇《沙塵暴》,一種壓抑之感始終縈繞心間。餘味未了,我翻看網上觀眾對此劇的評價,發現所有的惡都指向了王良,只因他是一個出生在特殊家庭裏的孩子。

劇中爭議最大的王良,實則是被命運碾壓的第一片「雪花」——這個從出生就浸泡在暴力裏的孩子,將母親的逃離視作「背叛」,把施暴者的皮帶當作「親情紐帶」。當母親遍體鱗傷無奈復仇時,他奔向的不是光明生路,而是投向將他母親拽入深淵的罪惡家庭。這場畸形的「雙向救贖」,最終以母親入獄、病亡、自己淪為孤兒而收場。

劉三成的出現曾給王良帶來些許光。這個靠吃百家飯苟活的流浪兒,第一次在劉家感受到近似家庭的溫度,他所感到的,是劉盈盈為他修剪亂髮時的輕柔,劉三成悄悄把蘋果放到他身側的時候。然而,當劉大志失手「殺死」程春,這份溫情便瞬間裂變為吞噬良知的黑洞。劉三成的每一次選擇,都在為罪惡施肥。

他用毀屍滅跡的方式掩蓋兒子的罪行,又怕已經察覺的王良把實情說出去。誰知這時孫彩雲出現了,以「老鄉情分」為餌,半逼半誘讓王良作偽證,指認程春是丁寶元所殺,這個過程劉三成是看在眼裏的,丁寶元被判刑後,劉三成認王良做義子,在他眼裏,親情是操控弱者的籌碼,正義不過是權衡利弊後的棄子。然王良的目的並不只做他的義子,他最大的渴望是讓劉盈盈當他的媳婦,他把這種慾望當做自己的單方面「愛情」。對這個目不識丁的青年,他身上還沒有擦乾當年父輩們濺在身上的血痕,這不足為奇。因此,當劉三成在王良提出要娶劉盈盈時,他竟能逼着女兒用「婚姻」捆住王良。

8年後案件重審,恰巧多多得了白血病,就在劉盈盈內心母愛復甦時,劉三成父子竟因為當年劉盈盈拋棄女兒,送給曾外祖母收養,以劉盈盈「本就不喜歡這個孩子」為由拒絕和孩子配型,當親情淪為殺人工具,血脈裏流淌的只剩算計與冷酷。有一句話劉三成和劉大志如出一轍,那就是,「你不是不喜歡這個孩子嗎?」漠視外孫女的白血病重症,話外是,這個孩子正好你可以放棄了。對劉家兩父子來說,這樣做應是皆大歡喜。殊不知,當母愛的天性復甦,誰也不會懂得她對當年捨棄女兒的決定怎樣悔恨不已。

後來,那個曾經悄悄遞蘋果給王良的男人,和他的冷血兒子最終成了風暴的中心。多多剛死,他就動了讓劉盈盈殺了王良之心,然後達到讓劉盈盈頂罪的目的,這樣,就沒有人再知道這件事了。怯懦讓「保護家人」變成了「毀滅他人」的遮羞布,讓每個試圖靠近溫暖的人都成了他罪惡鏈條上的犧牲品。於是,便有了劉家兒子看到父親被殺,不是難過、不是尋求破案,而是覺得如釋重負——這不過又少了一個知情人嗎?在劉大志心裏,如果再把王良殺了,劉盈盈伏法,就更萬事大吉。

劉三成活着時,劉大志都沒有和他有多少聯繫,死後,父子兩個的毒計竟然驚人地相似,這不得不說是劉家的基因作祟,劉三成骨子裏的自私,被劉大志繼承得淋漓盡致。

劇中最鋒利的隱喻,藏在那個分食蘋果的鏡頭裏:劉盈盈和弟弟一邊做作業、一邊吃水果,正在王良眼神裏漏出失落的神情時,劉三成悄悄在他身邊放下一個蘋果。再加上初來時劉盈盈幫他剪髮的一幕,這才有了王良的回報付出。隨着現實的破碎,這原是弱者間相互取暖的微光,卻在罪惡面前碎成利刃。王良珍惜着殘破的「家」,在劉盈盈要求殺人時痛苦掙扎;而劉盈盈復刻着父親的決絕,在女兒絕望的深淵裏舉起屠刀。他們並不是天生的惡徒,而是被劉三成親手折斷翅膀的困獸。

風沙席捲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但真正的「沙塵暴」,從來不是揮舞刀刃的劉盈盈,以及被無知裹挾的王良,而是那個用懦弱編織偽善,卻在真相面前一次次選擇逃避的劉三成。他的每一次退縮,都在為罪惡鬆土,每一次包庇,都在給良知掘墓。當善意的種子被自私澆灌成惡之花,那個試圖傳遞溫暖的人,終將在自己堆砌的謊言裏,成為吹垮一切的風暴中心。

若你擔不起責任的重量,至少要活得清白坦蕩。你背不起的,別人也照樣背不起——別讓他人替你背負罪孽的枷鎖,在這重負之下,沒有人能逃離那個萬劫不復的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