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芷珊) 適逢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保良局今日(15日)舉辦《養好腦-養老好》啟動禮,邀請藍田保良局劉陳小寶長者地區中心的28名會員接受AI眼底檢測,透過拍攝4張眼部照片,以人工智能觀察腦部的血管神經,以分析長者是否患有認知障礙症及腦退化症,以便及早發現進行治療,或者進行預防。

保良局行政總監陳天賜致辭時表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團隊自2017年起開展人工智能(AI)與腦部障礙相關研究,因為傳統檢測相對繁瑣,需要抽血且要求空腹,而新型AI眼底檢測技術僅需拍攝照片即可完成,更能提前十餘年發現腦部輕微病變,通過改善生活習慣及加強運動有效延緩病情。

高永文透露,因為年齡因素,加上自己有腦退化症及認知障礙症家族病史,最近家人也提到他記性似乎變差,因此懷著忐忑的心情完成了檢測。他又稱,相比傳統需要抽血、長時間掃描的檢測方式,AI眼底檢測技術非常便捷,只需拍攝4張眼部照片即可完成,全程只需10分鐘。據他了解,研究團隊不僅致力於研究全新診斷方法,同時也在積極探索新的治療方案。期待這兩方面的研究能齊頭並進,早日為患者提供有效的診療方案。

林正財認為,雖然認知障礙症沒有特效藥可以醫治,但早期患者可通過改善生活習慣、調整15項可控風險因素顯著改善症狀,當中包括運動、控制糖尿病、高血壓病情等。是次活動重點為協助長者地區中心的會員進行檢查,其實是意義重大,因為將健康活動引入以往以社交功能為主的長者中心,「大家覺得這些與醫療有關的,但是今次活動完全結合的。大家都知道基層醫療也建構了整個系統,有地區康健中心,所以地區康健中心未來會越來越多和長者中心合作,以至將健康的元素帶入長者中心。」

其中一名參加者姚婆婆認為外部檢查費用高昂且需抽血,但今次檢測卻是免費,受到不少長者地區中心的「老友記」歡迎:鄧婆婆則指,因為曾經接受白內障手術,而且是次檢查「非侵入式」毫無壓力,認同早發現早預防的理念。

剛完成檢查的孫婆婆正在等待檢驗報告,準備聽取專業人士的解說。她認為,整個檢查過程很快,大約5分鐘就完成了,只需按照指示看不同方向,拍攝4張照片。不過3名受訪者都反映,中心約有1萬名會員,這次活動卻只通過電腦抽籤選出28人參與,許多未抽中的會員都向她們表達遺憾。她們建議下次應該增加活動名額,或者多舉辦同類型的檢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