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提交以「化危為機拚經濟 排憂解難惠民生」為主題的《2025年施政報告期望》,報告共有7個主題、35項範疇,合共446項建議。 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蔡學怡)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於9月發布,民建聯昨日與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會面,提交以「化危為機拚經濟 排憂解難惠民生」為主題的《2025年施政報告期望》,報告共有7個主題、35項範疇,合共446項建議,其中包括鞏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強化香港作為旅遊樞紐、匯聚高端人才等領域。

民建聯昨日會見傳媒時簡介對施政報告的建議,強調政府應在動盪的國際格局中把握機遇,善用「一國兩制」的獨特制度優勢和安全穩定的發展環境,全力吸引資金、人才和技術匯聚香港,並解決市民在營商、就業和生活各方面困難,包括繼續向中央爭取增加更多城市納入個人遊;建議政府設立購房資金通,便利內地人才在港置業。

在鞏固香港金融中心方面,民建聯建議優化上市制度,吸引更多海外優質企業來港上市,例如修訂《上市規則》,調整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的市值及收入要求;研究在港發行離岸人民幣穩定幣;放寬對中小型公司的上市門檻,以及研究合適措施支持中小型上市公司加快轉型。

倡推特色旅遊路線 完善清真飲食認證

在強化旅遊樞紐中心方面,民建聯建議,繼續向中央政府爭取增加更多城市納入個人遊,推動多彩旅遊包括以抗戰歷史為主線的紅色旅遊、海洋或離島環境為主題的藍色旅遊、郊野公園綠色生態遊,以及以熊貓經濟為代表的黑白旅遊,並繼續推動香港成為穆斯林友善之都,完善清真飲食的認證服務及配套安排,以及推出專為穆斯林旅客而設的旅遊路線與產品。

盼設千億資金池 助來港人才置業

在匯聚高端人才方面,民建聯提議優化各項人才來港計劃,除全球百強大學以外,應定向引進非百強大學但個別學系是世界頂尖的人才;向中央爭取設立「高才通」專項資金匯出總額度,建立上限為1,000億元等值人民幣的「香港購房資金池」,以閉環形式便利人才在港置業。

民建聯認為,政府必須回應社會對穩定樓市、激活物業市場流轉性的期望,故建議政府靈活調整土地用途,放寬商業用地轉型為服務式公寓或酒店項目的審批;並放寬「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申請人可購買的住宅物業,由5,000萬港元或以上,下調至3,000萬港元或以上。

在解決市民就業和生活的困難方面,民建聯建議,為確保本地就業優先,應盡快堵塞外勞制度漏洞,包括加強「放蛇」及引入罰款機制;同時檢視公營醫療收費的調整幅度及改革步伐,以及加快提升私營醫療服務收費透明度的立法等。

民建聯施政報告重點建議摘要

鞏固提升三大中心地位

●優化上市制度

●研究在港發行離岸人民幣穩定幣

●放寬對中小型公司的上市門檻,研究措施支持中小型上市公司加快轉型

強化旅遊樞紐中心

●向中央爭取增加更多城市納入個人遊

●推動多彩旅遊

●推出專為穆斯林旅客而設的旅遊路線與產品

匯聚高端人才

●優化各項人才來港計劃

●向中央爭取設立「高才通」專項資金匯出總額度,建立香港購房資金池

民生相關政策

●盡快堵塞外勞制度漏洞,包括加強「放蛇」及引入罰款機制

●檢視公營醫療收費的調整幅度及改革步伐

●優化跨境安老措施

其他部分重點建議

●構建一站式海空運服務樞紐

●提速推動低空經濟各試點項目及基建配套

●制定新能源發展的專項基金及政策措施

●提速建設北部都會區,推出包含各局政策及中央特殊配套的北都區產業政策包

●促成灣區會計專業服務的高度融合,包括向中央爭取推動大灣區會計師牌照

●促進中醫藥科研成果的轉化,利用整個大灣區的資源將科研成果從實驗室推向產業化

●推動海洋經濟,成立海洋經濟跨部門專責小組

●構建長者友善生活環境,開發針對長者需求的創新產品及服務

●盡快成立由司長級領導的跨部門人口政策小組,制定更完善的人口政策

●重推出售公屋計劃及積極研究推行公營房屋「先租後買」政策

●重新審視並調整先行的三層支援模式撥款機制,確保所有SEN學童都能獲得必要的資源和支持

資料來源:民建聯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蔡學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