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陸雅楠)港大MBBS課程畢業生吳楚翹於2014年入學,以十年時間分別完成醫科培訓、醫學研究碩士及哲學博士課程,去年起擔任實習醫生,於基督教聯合醫院耳鼻喉科任職。她憶述,當年課程尚未設立增潤學年,自己於第四年臨床學習期間萌生進修念頭,希望深入探索感興趣研究領域,遂攻讀醫學研究碩士。
聞病人淚訴「不想死」 堅定研發決心
一次學術會議上有講者提及:「即使臨床技能再出色,如果不懂基礎科學研究,也不能算是全面醫生。」提醒了她基礎科研的重要性,加上臨床學習時曾有病人含淚向她傾訴「不想死」的心聲,她認為,病人向尚未執業的醫科生吐露此心聲,說明對當時治療方案無效感無助,更加堅定她研發新療法的決心。
吳楚翹提到,學醫期間觀察到許多資深教授和醫生面對臨床難題時,都能透過科研開創新思路,這啟發她應結合前沿科研與醫學,「若未來遇到無法攻克的臨床難題時,至少懂得如何獲取資源、開展研究,從而更好地幫助病人。」為此吳楚翹額外投入三年半時間攻讀博士,專攻內科領域的腦出血研究,從中培養了其問題解決能力,更學會團隊協作、知識分享,以及整合多方意見推進研究計劃的重要技巧。2022年完成博士課程後,她重拾餘下的臨床醫科培訓,成為新一代的博士醫生。
以醫學知識回饋社會
通過DSE入學、現就讀港大MBBS-DMS二年級的許澤邦分享指,「傑出醫科學人」為他提供和不同領域的醫生教授和同學交流的機會,其指導導師亦讓他參與臨床跟診及研究等實務項目,他曾於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We Children Care」,及推廣捐血的「Blood drive」項目實踐,有助累積活動策劃與組織的經驗,更得以深入社區,將醫學專業知識與社會需求連結,回饋社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