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偉國 立法會議員(工程界) 香港經濟民生聯盟主席

立法會早前通過議案,促請特區政府積極把握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的契機,配合國家戰略,多管齊下加快建設「北都大學教育城」。

香港是國際學術與科研重鎮。行政長官李家超多番強調,要將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其中一大重點是建設「北都大學教育城」。特區政府已預留約90公頃土地,分布在洪水橋/厦村、牛潭尾及新界北新市鎮3個地段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這是香港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機遇。社會各界都期待特區政府配合國家戰略,加快推展「北都大學教育城」建設,培育更多高端人才,以強化香港作為國際教育樞紐的吸引力和競爭力,並推動香港經濟轉型升級。

推動教育產業化與經濟轉型

「北都大學教育城」的規劃必須與附近產業用地協同發展,尤其是北部都會區的創新產業用地與口岸經濟區,應與「北都大學教育城」形成「教育+科研+產業」的產學研融合聯動格局。特區政府應盡早公布《北都大學教育城概念發展綱要》,提供清晰的發展方向和指引,促進協作,例如鼓勵大學與企業共建創科平台,讓大學研究成果能迅速轉化為產業應用,並吸引高增值行業落戶北都區,實現教育與產業的雙向促進。同時,「北都大學教育城」用地的地積比應適度放寬,提升空間運用彈性,以及在發展規劃、資源分配和教育質量保障等方面進行綜合管理,推動香港未來教育產業化與經濟轉型。

其次,「北都大學教育城」的成功,亦有賴完善的交通基建和生活配套。「北都大學教育城」的三個地段附近均連接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但特區政府必須確保「基建先行」,不能重蹈過往鐵路項目延誤的覆轍。例如,北環線將貫通北都區,工程會引進內地技術,提升施工效率,目標是不遲於2034年同步開通,可望有助北都區全力發展,以及加快完善「北都大學教育城」的建設。「北都大學教育城」內也應妥善規劃學生宿舍、教職員宿舍、國際學者住宅及相關社區設施,設法營造一個宜居宜學宜工作的環境,提升對國際人才的吸引力。

積極推廣「留學香港」品牌

此外,特區政府應深化國際合作,聯同大學和科研機構推出一系列吸引與培育高端人才的配套措施。近期國際形勢複雜多變,為香港帶來了「搶人才」的機會。行政長官李家超指出,香港全面歡迎任何因為美國政策而受到歧視及不公平對待的學生來港留學。相關政府部門應把握這個黃金契機,對外積極推廣「留學香港」品牌。除了透過海外經貿辦加強宣傳,特區政府可考慮設立專責機構,統籌海外招生及人才引進工作。同時,特區政府應促進與國家高等教育的高水平合作和對接,助力國家的「雙一流」高校「走出去」。當然,特區政府也應致力推動教育國際化與本地化齊頭並進,既鼓勵本地大學積極參與「北都大學教育城」建設,擴展校園,或設立新學院,例如第三間醫學院,回應社會對各類人才的殷切需求;也應支持本地院校與內地及海外頂尖大學合辦研究生院、雙學位課程,以及推動學分互認、學位互授與師資互動等,務求強強聯合,攜手打造一個世界級的大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