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量童 博匯智庫主席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其中一個目標,是建成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以及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香港的數字科技、數字金融和數字經濟產業,伴隨着國際政治經濟形勢變局,以及第四次科技革命到來,迎來新的戰略機遇。特區政府應抓緊與鄰近的深圳融合發展的契機,在北部都會區加速建設示範性科技金融加速器園區,以新一代數字科技兩大產業科技支柱:現代數字城市(CIM時空大數據和新型智慧城市應用)和新一代數字金融產業科技標準,構建高效產業科技轉換和科技金融轉換機制。

建設國際創科高地,能夠集聚國際人才,進一步實現科教興國目標。

以金融力量賦能創新產業鏈

港深應研究多維度融合發展機制,在北部都會區建設科技金融加速器園區,完善創新產業鏈。進一步來說,科技金融加速器園區應引入「數字科技、數字經濟、數字金融」領域產業科技資源,在園區聚焦構建「科技金融加速器」,以及數字科技、數字經濟、數字金融產業生態圈。

「科技金融加速器」可借鑒「硅谷+納斯達克」的全球對標成功經驗,吸引全球資金,開啟北都區獨有的創新產業模式。香港也應憑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提升大灣區數字科技、數字經濟和數字金融領域的整體技術及競爭力,加速香港新一代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成為國際數字經濟和數字金融產業之發展示範和科技金融聚集區。

粵港澳大灣區新發展格局,需要高質量數字城市規劃建設和數實融合發展,賦能我國傳統產業改造,促進生產力實現質的飛躍,而在港深數實融合、港深城鄉融合、港深產業融合加速深港深度融合發展的過程中,香港經濟也會因此而獲注新動能。

善用土地資源發展高增值產業

2023年施政報告提出,北部都會區規劃會以「產業帶動,基建先行」為主軸,成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大節點。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香港帶來強大發展動力,有利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推動更全面合作,謀劃更佳發展。

現時位處北都區東面的羅湖、文錦渡、蓮塘/香園圍口岸,與深圳羅湖區接壤,擁有港深「一河兩岸」最優越的地理位置及土地發展空間,有潛力發展各種與口岸經濟相關、需要龐大土地面積運作的產業,成為口岸商圈及新興產業基地,可與深圳羅湖區的發展產生優勢互補作用。特區政府在規劃北部都會區時,多次表明將以產業發展為導向,提供及規劃北都區用地,針對性解決過往制約產業發展的土地短缺問題。未來特區政府須在北都區東部提供充足土地面積,作創科產業和「三數融合」產業用途,透過推動高增值行業的發展,為香港創造和把握更多新機遇。

香港未來經濟發展新引擎,是以建設新一代金融中心為主軸,同時發展國際創新與科技中心和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特區政府有必要在產業政策、頂層設計下功夫,精準謀劃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