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啟德社區隔離設施改建而成的青年旅舍及青年創意孵化基地—「啟航 1331」青年驛站旅舍,昨日試業開幕。本港公營房屋供應在現屆特區政府努力覓地建屋下有了明顯改善,公屋的輪候時間有所縮短,又新增簡約公屋,以「簡樸房」取代劏房。不過仍然有一些青年為了入住公屋而選擇「躺平」,甚至主動要求減薪,不利於青年向上流動。特區政府在公營房屋資源較為充裕的情況下,應該適當調整政策,多建青年旅舍,並適當提高公營房屋分配給青年人的比例,讓青年人能夠安居樂業,為其全力打拚向上流動創造更好條件。
長期以來,公屋輪候時間長成為困擾青年的一大難題。即便現在公屋輪候時間有所縮短,又新增「簡約公屋」項目,但由於房屋署「非長者一人申請」是按計分制編配單位,可能需要數十年才能達到分數要求。房屋局數據顯示,2022年30歲以下公屋「非長者一人申請」多達3.8萬多宗,其中約一半具有大專或以上學歷。部分青年人為符合公屋申請要求,選擇辭去穩定工作「躺平」,放棄升職加薪機會,靠打散工維生,以令自己的收入低於公屋申請上限,白白失去了立業成家的機會。
與此同時,香港的資助出售房屋也面臨着供不應求的局面。居屋作為資助出售房屋的主要形式,雖然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置業的機會,但由於供應量有限,申請人數眾多,導致中籤率極低。許多年輕人即使符合申請條件,也難以通過居屋實現置業夢想。此外,二手居屋市場的流轉率較低,也限制了資助出售房屋資源的有效利用。
面對這樣的情況,特區政府可以考慮增加興建青年旅舍,將更多資源投入到類似「啟航 1331」這樣的項目中。這些項目不僅能夠解決短期居住需求,還能促進文化交流與創新創業活動,從而幫助年輕人建立社交網絡,提升個人技能,進而增強他們的就業競爭力。
其次,特區政府應調整公屋分配機制,提高青年在公屋分配中的比例。通過優化申請條件和分配流程,讓更多青年能夠獲得公屋的保障。此外,針對那些已經踏入職場的年輕人,特區政府應該提供更多樣化的置業途徑,比如通過擴大資助出售房屋的比例,以滿足不同收入水平的需求。正如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所提到的,逐步將公屋、資助出售房屋及私樓的比例,由目前「5:2:3」調整為「4:3:3」,這對於激勵青年積極追求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措施的成功實施還需配合其他相關政策的支持,如教育改革、就業輔導等,以確保年輕一代具備足夠能力抓住事業發展機遇。同時,特區政府也應加強與民間組織的合作,共同推動更多有益於青年成長的項目落地生根。
解決青年住屋問題,不僅需要政策支持,也需要青年自身的努力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青年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不應將申請公屋作為人生唯一目標,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為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社會各界也應為青年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企業可以提供更多的實習和就業機會,幫助青年積累工作經驗和提升職業技能;社會組織可以開展各種培訓和輔導活動,為青年提供創業指導和心理支持;學校可以加強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幫助青年明確職業方向和發展目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