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嚴鍇華)美國特朗普政府上任後濫施關稅戰,為全球貿易環境帶來巨大的不穩定因素。特區政府投資推廣署署長劉凱旋昨日表示,當前地緣政治局勢為全球企業帶來不穩定性,但反而會為香港帶來機遇。香港堅定自由貿易港方向,具有穩定性,很多企業更銳意考慮落戶亞太地區,因此看好香港中長線發展。生產力促進局主席陳祖恒亦認為,美國關稅戰下有更多企業選擇來港尋找第二選項或新機遇,生產力局希望能引導更多企業以香港作為國際市場總部。

劉凱旋在電台節目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4月起全球貿易秩序出現天翻地覆的改變,地緣政治局勢為很多國家的貿易關係帶來不穩定性,政策朝令夕改,短期內對全球企業有不利因素,但反而會為香港帶來更好的機遇。

她指出,全世界企業營商需要穩定,現時國家經濟增長超過5%,香港亦堅持自由貿易港方向,相對比較穩定,故不少企業考慮落戶亞太地區,因此看好香港中長線發展。她提到過去數年引進不少內地企業,佔比多達48%,當中大多與金融、金融科技或生物醫藥有關,今年上半年招商引資工作理想,以物流及餐飲業就業機會較多。

指餐飲業要跟隨潮流轉變

對於近期有不少餐飲集團相繼結業,她認為餐飲業也要跟隨潮流轉變,很多經營數十年的餐廳因創始人年紀老邁,或模式未能跟上市場改變而結業,屬於商業決定。而署方新引入的餐飲企業主打新型菜式,例如川菜、西安菜及陝西菜等,「內地很多餐廳也有競爭、內卷,來香港能很好地展示(優勢),日後有機會進軍東南亞。」署方也會提醒內地企業,須清楚知道服務或產品的優點及目標市場,不要「為出海而出海」。

「我對香港優勢有信心,在香港金融市場上市絕對比周邊的樞紐優勝。」她舉例指,有國企落戶香港後,下一步希望「出海」到中東,署方亦會將企業介紹到沙特阿拉伯等國家。

對於署方提早完成2022年施政報告訂立的績效指標,劉凱旋對有此成績感到振奮,但也會繼續努力,配合特區政府政策作長線發展,如引進北部都會區、低空經濟、穩定幣等相關企業。回看2023年,本港取消疫情下的出入境限制,當經濟復甦時又面臨中美關係變化的「逆風」,署方以創新方法招商引資,深化國際交往合作,促進雙向奔赴,為香港帶來更多機會。

面對歐美部分國家及媒體對香港的負面宣傳,劉凱旋指情況開始有所轉變,不少美國企業也說中國發展很好,「所以一定要對外多加解說,否則只會讓他們相信部分西方傳媒的說法。」

生產力局:更多企業來港尋新機遇

生產力促進局主席陳祖恒在另一個電台節目上指出,香港在中美貿易戰中展現韌性,「美國關稅政策影響了很多不同國家,情況就像一隻碗摔碎後重新黏合,難免會有裂痕」,這些國家無法再百分百相信以美國為主導的市場發展,因此有更多企業選擇來港尋找第二選項或新機遇。過去兩年生產力局除了協助本地企業外,還為內地企業提供顧問服務,幫助他們將創新科技項目推向國際。

陳祖恒表示,生產力局會將優秀的內地創科企業引進香港,例如協助無人駕駛汽車公司在貨運碼頭測試,或者引進開發機械臂的公司。這些公司擁有各種創新科技,但往往缺乏國際化能力,該局為相關公司提供檢測認證服務,同時幫助他們了解國際市場運作。

他希望能引導更多企業以香港作為國際市場總部,再拓展國際業務,「當愈來愈多公司來港設立國際總部,就能帶動本地經濟更加繁榮,無論是餐飲、酒店還是租賃等行業都能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