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隨着旅遊旺季到來,「過度旅遊」問題愈發引人關注。多個歐洲熱門旅遊城市已爆發反對過度旅遊的示威,居民不滿物價高漲、住屋市場遭破壞。如何平衡經濟、生態和社會文化,並且避免將矛盾錯誤指向遊客,已成為熱門旅遊城市持續發展重要問題。

英國消費者測評機構《Which?》梳理歐洲當前旅遊壓力最大的10個目的地,其中希臘扎金索斯島、克羅地亞伊斯特拉半島及西班牙富埃特文圖拉島位列前三,這些地方每1,000名居民需應對超過11.7萬名遊客。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發布的《世界旅遊晴雨表》顯示,去年全球有7.47億名國際遊客造訪歐洲,遠超其他地區,其中中南歐和西歐接待了逾70%遊客。

居民承受房價飆升環境惡化

日本亦出現大量遊客集中前往少數城市的情況。據世界經濟論壇(WEF) 發布的數據,去年訪日國際遊客數量達到3,687萬人,創歷史新高,但約73%的過夜遊客集中在東京、大阪、京都、北海道及福岡5個行政區,在地域上呈現顯著不平衡。

許多旅遊目的地的居民不是單純抗議遊客數量過多,而是對當前旅遊開發模式帶來的負面影響不滿。英國《衛報》指出,近期所有抗議活動的核心訴求,是重新審視現行旅遊模式。活動人士認為該模式將利潤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卻讓當地民眾承受房租飆升、環境惡化等代價,例如意大利威尼斯居民抗議監管缺失導致短租激增、酒店壟斷租屋市場。威尼斯市民住屋觀察組織成員瓦康涅形容,威尼斯已淪為少數企業投資者的提款機,他們只需將房產出租就能牟利。

瑞士國家鐵路採用水電驅動

隨着矛盾不斷激化,推動可持續旅遊、平衡遊客與居民需求,已成為許多熱門旅遊目的地的優先議程。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瑞士國家鐵路今年將全面採用水電驅動,推動實現「瑞士可持續旅遊」戰略,旨在更均衡地分配全年及全國範圍內的遊客流量。瑞士的宣傳活動亦正傾向於推廣淡季旅遊,全國纜車營運時間將延長,季節性酒店也將推遲閉門時間。此外,遊客進入一些熱門景點也需額外支付一筆費用,例如韓劇《愛的迫降》取景地布里恩茨湖碼頭,便收取5瑞士法郎(約49港元)的旅遊稅用於維護設施。

西班牙今年已取締近6.6萬個非法Airbnb房源,停止吸引遊客前往小型海灘的營銷活動,並透過數碼技術引導客流,旅行社則開發新區域避免熱點地區擁堵。日本政府在2024財年補充預算中,撥款158.2億日圓(約8.5億港元)用於「防止和緩解『過度旅遊』並改善外國遊客接待環境」,避免遊客集中在東京、大阪等5個行政區,同時利用數碼技術幫助遊客了解目的地情況。

世界旅遊業理事會建議

●將旅業利害關係人組織起來

政府應成立專門機構,來制訂本地旅遊業的長期策略規劃,並對旅遊業發展進行妥善管理。機構成員包括政府旅遊管理部門、旅遊企業和當地居民等,以便能靈活協調各種旅遊發展中的問題。

制訂清晰旅遊發展計劃

過度旅遊的地區亟需制訂清晰、全面且數據驅動的旅遊發展計劃,充分考慮現有基礎設施的承載能力與未來的增長預期。計劃應針對潛在的過度擁擠區域提出解決方案,並優先投資關鍵基礎設施領域。

●讓當地社區參與

讓社區居民參與旅遊發展決策過程至關重要,將有助確保當地社區在旅遊業發展和管理方面有發言權,且他們的需求得到考慮並妥善解決。

●善於利用數據分析工具

透過利用數據分析和規劃工具,旅遊目的地可以更有效地偵測和管理遊客流量。其中包括收集遊客集中地、消費習慣和高峰時段的數據等,以便就資源分配作出科學決策。

●推廣永續旅遊理念

旅遊目的地應推廣永續旅遊的理念和實踐,重點是保護當地文化遺產和自然環境,包括鼓勵遊客養成環保旅行的習慣,例如使用公共交通或支持當地環境衞生工作。

●採用技術解決方案

利用創新技術包括智能票務系統、提供景區景點即時資訊的流動應用程式或人工智能驅動的管理工具等,這些解決方案能進行高效的數據處理、決策支持,並能提供個人化旅遊體驗。

希臘擬斥資51億 加速發展海島可再生能源

希臘與歐盟委員會和歐洲投資銀行(EIB)早前簽署協議設立一個基金,旨在令高度依賴化石燃料的希臘島嶼實現脫碳。該計劃目標籌集5.6億歐元(約51.4億港元),投資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船舶充電站和水力發電等項目。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稱,該基金旨在加速海島綠色轉型,降低成本並增強熱門旅遊目的地的可持續性。

希臘許多島嶼現時依賴石油發電,但其價格昂貴,在旅遊旺季亦不穩定,因此不僅影響當地電力服務質量,也增加了成本和對進口化石燃料的依賴。希臘提出該計劃,旨在加強對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投資,並與電池儲存系統相結合,同時重視輸電線路等基礎設施項目,以及水力發電水庫和船舶充電站。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有助穩定能源成本,確保旅遊旺季電力供應穩定,增加島嶼對對遊客和投資者的吸引力,在保護環境的同時加強當地經濟。

更好應對氣候變化

該計劃同時可作為歐洲及其他地區島國的典範,展示如何將可再生能源與現代基礎設施結合,以應對獨特的可持續發展挑戰。希臘群島的能源轉型不僅是應對經濟和旅遊業的挑戰,也是適應氣候變遷的需要。地中海島嶼易受熱浪和極端風暴等現象的影響,可能會破壞依賴化石燃料的電力系統,而可再生能源和高效儲存系統,能打造一個更具彈性、更少依賴外部資源的能源網絡,在減排的同時加強島嶼社區的能源安全。

歐盟推綠色智能旅遊競賽 表彰實踐城市

旅遊業在歐洲經濟中發揮關鍵作用,能帶來數百萬個就業職位,並促進當地商業活動。歐盟委員會啟動「2026 年歐洲智能旅遊之都」和「2026年歐洲智能旅遊綠色先鋒」競賽,旨在表彰透過創新、可持續和智能實踐,促進旅遊業發展方面突出的城市,希望激勵更多城市效仿,重塑全球旅遊業未來。

「歐洲智能旅遊之都」面向人口超過10萬的城市,表彰透過技術解決方案提升遊客體驗,並最大限度地減少環境影響的城市,旨在推動歐洲「智能」旅遊實踐。意大利都靈被選為2025年冠軍,愛爾蘭都柏林為2024年冠軍。

「歐洲智能旅遊綠色先鋒」重點關注實施綠色轉型策略、促進可持續旅遊業發展的同時,保護經濟和環境的新興目的地。該獎項鼓勵歐洲更多城市在旅遊業採取生態友好做法,造福環境,同時對當地社區產生正面影響。

美國旅遊業媒體「旅行與旅遊世界」(TTW)預計,這些比賽將對歐洲和全球旅遊業產生深遠影響。隨着愈來愈多城市轉向智能和綠色旅遊,遊客將有更多機會前往符合可持續發展和環保意識的目的地。贏得這些獎項所帶來的認可和知名度,可以增加獲勝城市的客流量,能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並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專家解構過度旅遊核心問題 超出可持續發展承載力

中國旅遊協會旅遊營銷分會副會長王琢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過度旅遊」的核心問題是可持續發展相關的承載力。在自然生態類旅遊目的地,因超出環境承載力,造成對自然的破壞,而在人文類旅遊目的地,因大量遊客短時間或集中時間湧入,導致當地原有的人文環境發生變化,文化真實性受到挑戰。在社會經濟結構中,對旅遊產業的過度依賴導致產業結構單一化,防範風險能力下降。

美國旅遊業媒體「旅行與旅遊世界」(TTW)認為,未來旅遊業必須將可持續性置於首位,與地方政府和居民合作,確保目的地既能保持活力,又能讓居民安居樂業。旅遊業的未來取決於能否平衡經濟收益與社會環境成本,目的地管理者認識到增長必須轉向「每位遊客的價值」而非數量。對旅行者而言,這可能意味着更高價格和更多規劃,但也將獲得更真實、不擁擠的體驗,以及更可持續的遊覽方式。

中央文化和旅遊管理幹部學院研究員孫佳山強調,「過度旅遊」造成負面影響的本質是經濟問題,背後是一些旅遊目的地在旅遊管理制度、體系和方法上,存在結構性缺陷和滯後等深層次問題。他舉例指出,一些平台過度曝光、過度抽取佣金,讓消費者和商戶都不滿意,這是商業模式本身有問題,不能將這問題轉嫁為遊客與居民、商戶之間的矛盾。西班牙旅遊局新聞主管哈維也表示「我們歡迎所有遊客」,但又強調只是希望調整旅遊模式以實現長期可持續性。

東南亞旅業全面升級 推「單一簽證」計劃

東南亞國家旅遊業在去年展現出強勁復甦勢頭,今年將迎來全面升級關鍵期。東南亞各國透過優化政策、投資基礎設施、加強科技應用及可持續發展戰略等舉措,加速旅遊業發展。預計今年該地區將吸引逾1.2億人次國際旅客,旅遊收入突破3,500億美元(約2.7萬億港元),佔該地區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將升至8.5%。

東盟國家現正積極推進「單一旅遊簽證」計劃,擬借鑒申根模式簡化跨境旅遊流程,預計覆蓋10國的電子簽證系統將於明年試行。泰國已將免簽證停留期限延長至60天,而馬來西亞則推出「醫療+旅遊」複合簽證。

東南亞國家注重加強科技應用,提升旅遊服務品質。新加坡樟宜機場推出人工智能(AI)行李追蹤系統,將配錯率降至0.03%。印尼峇里島透過區塊鏈技術優化酒店供應鏈,能耗降低了18%。泰國曼谷暹羅古城擴增實境(AR)項目在短視頻分享程式抖音播放量突破13億次,帶動「Z世代」遊客佔比升至41%。此外,東南亞地區智能旅遊平台快速發展,預計今年網上旅遊市場規模將達到780億美元(約6,123億港元)。

布吉島建電動巴士環島系統

東南亞國家亦關注綠色旅遊和可持續發展,以及加強基礎設施投資。泰國啟動「碳中和旅遊島」計劃,布吉島將建成全球首個電動巴士環島系統;老撾推廣生態旅遊,今年「老撾旅遊年」預計吸引生態遊客逾50萬人。另一方面,東南亞旅遊業今年固定資產投資將超過300億美元(約2,355億港元),重點項目包括越南下龍灣跨海大橋、印尼龍目島國際機場擴建、菲律賓宿務—保和跨海大橋等。

相關閱讀:

7.56億客殺到歐洲 居民崩潰!多地急推限客措施

責任編輯: 孫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