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東南亞國家旅遊業在去年展現出強勁復甦勢頭,今年將迎來全面升級關鍵期。東南亞各國透過優化政策、投資基礎設施、加強科技應用及可持續發展戰略等舉措,加速旅遊業發展。預計今年該地區將吸引逾1.2億人次國際旅客,旅遊收入突破3,500億美元(約2.7萬億港元),佔該地區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將升至8.5%。
東盟國家現正積極推進「單一旅遊簽證」計劃,擬借鑒申根模式簡化跨境旅遊流程,預計覆蓋10國的電子簽證系統將於明年試行。泰國已將免簽證停留期限延長至60天,而馬來西亞則推出「醫療+旅遊」複合簽證。
東南亞國家注重加強科技應用,提升旅遊服務品質。新加坡樟宜機場推出人工智能(AI)行李追蹤系統,將配錯率降至0.03%。印尼峇里島透過區塊鏈技術優化酒店供應鏈,能耗降低了18%。泰國曼谷暹羅古城擴增實境(AR)項目在短視頻分享程式抖音播放量突破13億次,帶動「Z世代」遊客佔比升至41%。此外,東南亞地區智能旅遊平台快速發展,預計今年網上旅遊市場規模將達到780億美元(約6,123億港元)。
布吉島建電動巴士環島系統
東南亞國家亦關注綠色旅遊和可持續發展,以及加強基礎設施投資。泰國啟動「碳中和旅遊島」計劃,布吉島將建成全球首個電動巴士環島系統;老撾推廣生態旅遊,今年「老撾旅遊年」預計吸引生態遊客逾50萬人。另一方面,東南亞旅遊業今年固定資產投資將超過300億美元(約2,355億港元),重點項目包括越南下龍灣跨海大橋、印尼龍目島國際機場擴建、菲律賓宿務—保和跨海大橋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