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盧靜怡、實習記者胡力文 東莞報道)香噴噴的咖喱魚蛋、金黃鬆軟的菠蘿油、彈牙爽口的竹升麵……11日到13日,2025中國創新食品大會暨第六屆粵港澳大灣區食品博覽會一連三日在東莞舉行,吸引內地及港澳逾300家食品企業參展。大會特設「香港味道」展區,不少港企帶來招牌港式小食,借勢創新突圍。

「我們是做竹升麵、雲吞皮等傳統食品的廠家,很多餐廳用的麵都是我們供的。」港資企業、東莞市禾利食品有限公司區域經理余恒迪告訴本報,雖然整體餐飲市道仍在恢復階段,但公司銷量卻逆勢上升。「我們今年還投資擴建廠房,因為開了條新賽道,主打面向普通消費者的小包裝『預製竹升麵』。」
余恒迪說,市面上多是乾身竹升麵,而濕麵因保存和處理技術較高,多數只供應酒樓。他們新推出的濕竹升麵,只需用溫水泡五分鐘便可食用,搭配抖音等社交平台的粵菜博主帶貨推廣,迅速打開知名度。「受中美關稅戰影響,美國客戶下單變得謹慎。現在內銷撐起半邊天,讓我們更有信心扎根本地。」

不少香港餐飲企業近年熱衷北上拓內地市場。如何入鄉隨俗亦需要下功夫。在展覽會上,香港澳寶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得寶很早就入場煮上一鍋咖喱汁,讓魚蛋更加香氣十足。「我們是香港歷史比較久的餐飲企業,現在也在北上找機會。」他告訴記者,內地外賣系統成熟、物流成本低,是香港餐飲業北上不可忽視的優勢。「內地消費者喜歡新鮮感,也樂意嘗試港式小食。我們與內地外賣平台合作,對方為我們量身定做包裝設計和配送方案,目前線上訂單已佔整體生意的三成。」

東莞麵包「嘜嘜一町」的名字頗有港味,原來該品牌創始人盧淑芳從爺爺輩已經在香港旺角經營西點店。「現在內地消費者不僅注重口味,也重包裝和文化。我們做的『嫁女餅』等喜餅系列,用上健康堅果餡料,並花心思設計禮盒包裝,很能吸引年輕人選作節慶食品。」

科技創新亦成為食品行業轉型的一大利器。東莞佛靈湖都市農業市場總監陳家傑表示,養殖基地採用高密度智能養殖,僅靠兩人管理4000棚,產量是傳統模式的10至20倍,大幅節省人力和飼料成本。「我們還研發了自製飼料,能去除魚腥味,提高口感和品質。」

香港西廚學院是香港展區唯一一家和烹飪教育相關的參展機構。該學院校長黃立仁表示,西餐行業近年亦在嘗試制定屬於中國本土的專業標準。「例如牛角包製作,傳統法式工藝會有很多麵料浪費,我們改良後的摺疊方式,可以節省原料,多做兩個包,效益提升不少。」他認為,香港廚藝界應結合中西優勢,推動建立屬於中國的西餐標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