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莫楠)香港大學昨日在城市規劃委員會會議上匯報擬於薄扶林建設國際創新中心(GIC)計劃的最新修訂方向,包括調整選址邊界,將總用地面積減少15%即7,000方米,另亦會保留更多綠化地帶,以及增建貫通創新中心的道路開放予公眾使用以提升連接性,同時與周邊建築保留明顯間距等。港大指出,歡迎城規會委員對該匯報提出正面意見及具體建議,未來數月將繼續與不同持份者溝通並作相應修訂,目標是在明年3月提交修訂發展計劃及分區計劃大綱圖修訂供城規會考慮。

港大早前提出在薄扶林興建全新的國際創新中心,希望作為以跨學科研究為基石的世界級科技研究設施,專注於知識創造與源頭創新。

不過,該計劃對周邊民居及社區的潛在影響引起關注,城規會去年11月遂將創新中心的選址用地修訂為「未決定用途」,讓港大檢討及修訂計劃,以回應相關意見。

昨日,港大向城規會匯報初步建議修訂方向,包括降低發展密度並重新劃定選址邊界,將一幅現有住宅用地納入擬建範圍,而總用地面積會較原方案減少15%,即約7,000方米;新方案亦將保留超過75%的現有綠化地帶(約3.2公頃)。校方並承諾最大限度保留現有樹木,並透過創新建築設計提升整體綠化覆蓋率。

開放通道 改善交通網絡

交通規劃方面,港大的修訂方案提出新增貫穿國際創新中心、開放予公眾的通道,期望改善區域交通網絡,紓緩薄扶林道與域多利道潛在交通壓力。同時,修訂後的邊界將確保與上碧瑤灣保持逾100米的緩衝距離,同時與心光盲人院暨學校現有建築維持至少30米的間隔。此外,港大強調,不會在創新中心設置P3或P4生物安全級別的實驗室。

港大指出,初步修訂計劃已上載至項目網站(https://gic.hku.hk/tc/),未來會持續聽取立法會議員、區議員、社區領袖、居民代表、學校及環保團體等意見以完善發展方案,計劃在2026年3月向城規會提交修訂發展計劃,此前亦會開展全面的交通、景觀、空氣、生態及地質影響技術評估,以充分回應社區關切,制定出兼顧各方利益的優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