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兩地可共探人民幣離岸穩定幣國際應用
繼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6月18日在「2025陸家嘴論壇」上首次提及「穩定幣」話題後,上海市國資委黨委近日召開中心組學習會,主題聚焦「加密貨幣與穩定幣的發展趨勢及應對策略」。上海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賀青要求,加強對數字貨幣的研究探索,堅持產數融合,探索區塊鏈技術在跨境貿易、供應鏈金融、資產數字化等領域的運用。有受訪專家指,滬港均是國家重要的金融中心城市,在穩定幣、加密貨幣方面具有天然協同優勢,從服務國家金融發展大局角度,兩地可探索發行錨定人民幣的離岸穩定幣,並研究中國央行數字貨幣與各類合規穩定幣間的互操作性,「建議兩地在合規框架下,研究數字資產市場的互聯互通」。 ●香港文匯報記者 倪巍晨 上海報道
此次學習會邀請國泰海通政策和產業研究院政策組首席李明亮作專題輔導報告,講述了加密貨幣及穩定幣的發展歷史、類型特點,闡釋了全球各地區穩定幣的發展戰略與監管體系,分析了穩定幣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並就數字貨幣發展提出了建議。
賀青在會上指出,要保持對新興技術的敏銳感知,加強對數字貨幣的研究探索。堅持產數融合,探索區塊鏈技術在跨境貿易、供應鏈金融、資產數字化等領域的運用;進一步推動科技、金融、產業深度融合,更好發揮國資國企在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的重要作用,為上海「五個中心」(國際經濟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借穩定幣研人民幣國際化新路徑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鄧宇提醒,當前以央行數字貨幣、穩定幣為代表的新興貨幣形態,為促進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帶來新的技術創新,並從底層邏輯推動國際貨幣體系的變革。目前掛鈎美元的穩定幣佔據全球市場主要份額,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城市,研究學習穩定幣以及在未來可能的參與方式,不僅有助於把握穩定幣前沿創新,主動適應新型貨幣形態變化,也有望通過推行穩定幣研究或開發,參與數字資產和數字經濟創新,包括央行數字貨幣、穩定幣等在內的新模式,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新的路徑模式。
內地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全球範圍內央行數字貨幣和穩定幣的研發與應用正蓬勃發展,部分國家和地區出台了監管框架。儘管內地對加密貨幣交易持嚴監管態度,但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須對全球金融前沿保持高度敏銳感知,以便在未來全球數字經濟競爭中不落於人後。另一方面,當前美元的主導地位面臨挑戰,錨定法幣的穩定幣,是未來跨境支付及貿易結算的重要工具,上海探索穩定幣在跨境貿易中的應用,有助於提升人民幣國際使用效率和影響力。此外,上海正致力於「五個中心」建設,數字貨幣、區塊鏈技術與上述中心建設緊密相關。
傳遞國企參與數字貨幣應用信號
從會議內容看,上海國資委傳遞了兩大關鍵信號。宋清輝分析,一方面,上海將探索通過國有資本和國企,以審慎可控方式參與數字貨幣相關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實踐;另一方面,上海不會被動應對數字貨幣發展,而是通過積極參與、主導相關技術和標準研究,掌握未來數字經濟發展的主動權。
宋清輝建議,在穩定幣發展方面,上海可從五方面發力。一是聚焦穩定幣在提升支付效率、縮短跨境支付鏈條方面的潛力,優先探索其在跨境貿易、供應鏈金融、B2B大額結算等領域的應用。二是在國家金融管理部門指導下,建立金融科技監管沙盒機制,允許符合條件的機構在受控環境下進行穩定幣相關技術和應用試點。三是積極參與國際組織和多邊機構關於穩定幣的監管框架、技術標準和互操性的討論和制定。四是探索由國資國企牽頭或參與建設運營的、基於區塊鏈的跨境支付基礎設施或穩定幣發行試點。五是上海可探索穩定幣與數字人民幣的協同發展路徑,包括研究基於數字人民幣的離岸穩定幣,或數字人民幣在跨境結算中如何與現有穩定幣體系的兼容互補。
產數融合服務貨幣國際化戰略
數字人民幣將着眼國家戰略,穩定幣則更立足於金融創新。申萬宏源資產配置策略首席分析師金倩婧認為,數字人民幣發展將更多聚焦服務國家戰略,以防未來遭遇美國SWIFT支付系統制裁時能實現經濟貿易的平穩運行。穩定幣、數字人民幣等結合,有助於推進金融創新和人民幣國際化,提升人民幣資產的潛在吸引力。
此外,市場分析指,上海國資委主任賀青在總結講話中強調「產數融合」,即探索區塊鏈技術在「跨境貿易、供應鏈金融、資產數字化」等領域的運用,表明上海的這次探索,驅動力源於國家級的產業升級和貨幣國際化戰略,而非滿足民間的投機需求,旨在尋找人民幣資產進入全球數字化價值網絡的合規通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