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 程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具身智能的框架下,智能是具身化與情境化的。智能體的認知水平與其身體形態密切相關,身體不僅是被動執行的載體,更是認知過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接參與算法的學習與演化。機器智能正邁向更接近生物智能的演化路徑。展望未來,具身智能帶來的不僅是人工智能技術的革新,更是人類生產生活範式的變革。

助提質降本 創造經濟新動能

一是生產率的提升。具身智能推動自動化水平大幅提高,從而增強勞動生產率和降低生產成本。展望未來,自動化和人工智能將在更廣泛領域成為經濟增長的引擎。人工智能(包括具身智能)在長期有潛力每年為全球經濟新增高達4.4萬億美元的生產力收益。

二是新需求與新市場的創造。具身智能的普及將催生大量新的產品和服務需求,形成經濟新動能。服務機器人尤其成為熱點領域,2024年其市場規模已達35億美元。具身智能催生的新應用模式(如無人駕駛出租車、無人倉儲配送等)會帶來全新的商業模式和就業機會。

推動「再工業化」 重塑勞動力市場

三是產業結構的升級。具身智能的廣泛應用將引導產業鏈向更高價值環節演進,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在製造業,機器人的應用提升了生產自動化和精益製造水平,有助於製造企業向高附加值、定製化方向轉型。有研究指出,機器人等自動化技術的發展正在推動部分國家製造業出現「再工業化」趨勢。

四是勞動力市場與社會結構的重塑。具身智能對就業和社會的影響是雙向的。一方面會提升對高技能勞動的需求,並催生新的職業類別。另一方面,機器替代部分人力勞動也引發對就業風險的擔憂。然而,研究表明機器人和AI總體上是「增益」而非「減員」,基於歷史數據來看,機器人應用往往會通過提高生產率、降低成本來間接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和更高工資水平。

(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