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勝 全國政協常委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國家發改委在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期間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成果,介紹國家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突破、民生福祉提升等多領域系統性進步,反映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雄厚實力,成果含金量高。香港進入新發展階段,未來更需要把握國家發展方向,在數字金融、核心技術和再工業化等方面對接國家發展規劃,努力破局開局,加快經濟升級轉型,為正在籌劃的「十五五」規劃早作準備,貢獻香港所長,助力現代化強國建設,開創香港更美好未來。
「十四五」時期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豐收的五年。經濟方面,國家全球貢獻力持續領跑,經濟總量連續跨越11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120萬億元、130萬億元三大台階,2025年預計達到140萬億元;科技方面,由航母、郵輪、大飛機、第四代核電站到嫦六月球採樣、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國家硬核實力鑄就了許多大國重器;製造方面,國家加速向價值鏈高端攀升,每年製造業增加值都超過30萬億元,我國連續15年穩坐全球製造業「頭把交椅」,200多種主要工業品產量世界第一,中國不能造的越來越少、能造的越來越好;民生方面,中國建成全球最大教育體系、社保體系、醫療衞生體系,義務教育鞏固率、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均超95%,高質量發展充分體現在民生福祉上。
「十四五」成就豐碩增長強勁
「十四五」期間,國家展現出強大韌性,不僅實體經濟根基越來越強,特別是在世紀疫情衝擊、全球產業鏈重構的背景下,國家仍保持年均5.5%的增速,讓14億多人民過上好日子,消費投資需求持續增長,而且創新發展重塑國家產業格局打造製造強國,從空間技術應用大國向空間科學強國邁進,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成為全球經貿發展的「穩定器」。
「十四五」規劃取得豐碩成就,中央正在組織起草「十五五」規劃建議,為國家下一個五年發展指明路徑。在中央支持下,香港進入由治及興新階段,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一面面「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十五五」規劃的未來五年,是香港加速由治及興的關鍵期。如何承先啟後,及早籌謀香港新階段破局開局,加快產業升級轉型,是香港實現更好發展的必答題。
發展穩定幣開創香港金融新局
金融是香港命脈,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是國家所重,以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強國建設,是香港開啟發展新局的重要領域。
當前,數字金融借助大數據和雲計算等前沿技術,全方位重塑傳統金融業務模式,成為金融創新發展的新增長點。其中,作為數字資產連結傳統金融的界面,穩定幣迅速演變為重塑全球金融秩序的關鍵力量,已成為各國金融建設的重要一環。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應發揮「一國兩制」優勢,在穩定幣發展上搶佔制高點,爭取建設成為全球穩定幣發行中心,強化香港「數字金融樞紐」,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優勢地位。
以創新驅動實現再工業化
人工智能、5G、半導體、新能源等前沿領域,在「十四五」期間迅猛發展,國家在科技創新領域取得顯著進步,構建起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態系統。粵港澳大灣區創新資源高度集聚,香港正積極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應整合科研資源與創新力量,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區塊鏈等前沿技術上深化國內國際合作,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助力國家解決關鍵核心技術「被卡脖子」的難題,增強香港創科競爭力。
國家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擁有超大市場規模和全產業鏈,香港應加大研發、技術創新、品牌發展的投入,結合國家先進製造業的優勢,開拓香港以創新驅動為核心的再工業化新出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