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今年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基本要求是「五統一、一開放」,即統一市場基礎制度、統一市場基礎設施、統一政府行為尺度、統一市場監管執法、統一要素資源市場,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

從建設時序上,全國統一大市場是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內容,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是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全國統一大市場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萌芽,伴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特別是本世紀中國「入世」而逐步與國際市場接軌。2022年4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快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二十屆三中全會更是將全國統一大市場作為重大改革任務,將其納入制度層面。去年底國家發改委推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試行)》,各部委與包括粵港澳在內的全國各地掀起了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浪潮。

從建設意義上,在「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規劃之年,面對貿易戰和地緣政治衝突等充滿不確定性的外部環境,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對於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

從建設路徑上,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的範圍廣、領域寬、層次深,其建設過程就是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過程。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也是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能夠有效發揮改革的棘輪效應。這首先要求對內開放,不只要對各地企業實現公平公正、平等有序的全面開放,也要對不同所有制的企業實行公平的市場准入,將經濟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對外開放有機結合起來。

堅定不移推進「五統一」

從建設內容上,首先,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需要堅定不移地推進基礎制度建設,完善統一的產權保護制度。地方政府不僅要保護本地企業的產權,而且不得「遠洋捕撈」。只有明晰企業產權,從產權制度上嚴格保護,才能提振企業信心。此外,還要完善統一的市場准入制度、公平競爭制度與信用制度。

其次,全國統一大市場需要低成本、高效率的互聯互通。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需要實現市場基礎設施的高標準互聯互通,這不僅包括高效的物流網絡建設,也包括現代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建設。為此,需要各地政府統一標準,破除地方保護主義、形式主義,使各地政府的政策監管執法尺度一致,確保全國市場互聯互通,使市場主體絲滑實現跨省際跨區域商品和服務流通,降低各種壁壘帶來的成本抬升。唯其如此,才能構建現代物流網絡,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為企業降本增效,從而提升民生福祉。

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設需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形成合力,發揮政府的主動性,通過積極放權優化市場准入,公平執法,破除地方保護;也要正確引導幹部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完善高質量發展和幹部政績考核體系;同時要以全國人民利益為本,而非地方保護主義下局部利益為本,徹底破除玻璃門、彈簧門,加快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構建。

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基礎要素包括土地、資本、勞動力、技術、能源、數據、資源環境等,只有破除地方保護,才能公平合理分配要素資源,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與統一要素資源市場建設。為此,需要持續開展規範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健全有利於市場統一的財稅體制、統計核算制度和信用體系。

最後,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需要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推進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絕不是關起門來搞建設,更不是回到計劃經濟來搞建設,而是在持續對內對外開放的過程中,建設公平公正、競爭有序、充滿活力的全國統一大市場。

發揮香港聯通優勢助推建設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無論是在內外貿一體化建設方面,還是A+H及《穩定幣條例》方面的頒布,都能起到助推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重要作用。香港應在市場基礎設施的硬聯通上,以及金融保險等服務業市場規則和標準的軟聯通上發力,加強互聯互通優勢。

香港對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促進作用,還體現在通過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建設,連接內地與世界。在美國對外加徵關稅的外部不確定性下,香港未來應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幫助企業有效應對外部不確定性,支持其在內地和海外更好發展,而這也有助於香港經濟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