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要礦種找礦取得重大突破 大多數礦種已完成「十四五」目標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玨 北京報道)自然資源部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辦公室10日通報,今年上半年,全國新發現礦產地38處,同比增長31%,其中大中型25處。據介紹,今年以來,重要礦種找礦取得重大突破:在黑龍江省發現全省首個特大型鈾礦;在河北省興隆縣,新增銣資源量337萬噸,達到特大型規模,進一步鞏固中國銣礦優勢地位;在河北省隆化縣,新增鈷資源量2.7萬噸,達到大型規模;在貴州省松桃縣,新增錳資源量2,285萬噸,達到大型規模;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特克斯縣,新增金資源量81噸,累計查明近百噸,達到超大型規模。截至目前,絕大多數礦種已提前完成「十四五」找礦目標任務。
經初步統計,2025年上半年,全國非油氣礦產勘查投入資金69.93億元,同比增長23.9%,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同比增幅持續擴大。其中,社會資金33.59億元,同比增長28.2%,佔礦產勘查總投入的48.0%,表明企業投入礦產勘查的積極性不斷增強;中央和地方財政資金36.34億元,同比增長20.1%。
戰略性礦產探礦權投放318個
從礦種來看,錫礦、鋁土礦、鎢礦、銅礦、磷礦等礦種勘查投入同比增長50%以上,煤炭、鉛鋅礦、鉬礦、金礦、石墨等礦種勘查投入也有不同程度增長。此外,自然資源部門加大了探礦權供給,2024年戰略性礦產探礦權投放581個,創十年新高。2025年上半年,戰略性礦產探礦權投放318個。
截至目前,絕大多數礦種已提前完成「十四五」找礦目標任務。據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2021年3月12日公布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加強戰略性礦產資源規劃管控,提升儲備安全保障能力,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行動實施四年多來,取得了一批令人振奮的成果,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所需要的資源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
稀土資源在全球優勢進一步擴大
其中,中國稀土資源在全球資源優勢進一步擴大,山東省郗山礦區新增資源量102萬噸、四川涼山州犛牛坪稀土礦預計新增496萬噸,進一步夯實中國第二大稀土礦資源基礎,雲南省紅河州南部發現超大規模離子吸附型稀土礦,有望成為中國最大中重稀土礦;被稱為「白色石油」的鋰礦找礦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鋰礦儲量從全球佔比6%升至16.5%,從世界第六躍至第二,重塑了全球鋰資源格局,同時也有效緩解國內鋰資源供應緊張、對外依存度高的局面,降低了「卡脖子」風險;新探獲鋯英石資源量8.5萬噸、鉿資源超千噸,同時中國內蒙古、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省份還有巨大找礦潛力,為電子工業、核工業、航空航天、醫療等領域奠定重要資源基礎;氦氣主要用於半導體製造、航空航天、醫療、核工業等領域,「十四五」期間,中國氦氣勘查開發實現從無到有的重大飛躍,大幅降低中國氦氣外採率,全國新增探明地質儲量40.7億立方米,蘇里格、涪陵、靖邊、安岳、東勝和瀘州等6個氣田氦氣探明地質儲量均超過2億立方米;另外,鎢、鉬、銻、螢石、石墨等中國優勢礦種資源量實現較大幅度增長,資源優勢進一步鞏固。此外,大宗礦產是製造業的糧食,中國銅、鋁、鐵等大宗礦產找礦均取得重大突破,西藏地區有望成為世界級銅資源基地,山西孝義新發現中國最大單體鋁土礦,預計新增資源量1.08億噸,資源儲量大幅增長。
自然資源部地質勘查管理司副司長牛力表示,未來將以新礦產資源法正式實施為契機,加強基礎地質工作,加力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進一步提高國家能源資源保障能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