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周四(7月10日)抵達馬來西亞,出席第58屆東盟外長會議高層會談。今次是魯比奧就任以來首次訪問亞洲,不過適逢美國總統特朗普針對多個亞洲國家,宣布加徵高額所謂對等關稅。《紐約時報》報道,許多亞洲國家擔憂美國關稅戰衝擊亞洲經濟和貿易,為魯比奧的亞洲行蒙上陰影。
特朗普日前陸續宣布對多國徵收對等關稅,今次派代表參會的國家有10國在列,包括被徵收25%關稅的東道主馬來西亞。報道指出,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在魯比奧到訪前一天,於東盟外長會議致辭時坦言,「關稅、出口限制和投資壁壘,如今已成為地緣政治競爭的利器。」
智庫:美「中國威脅論」無法引共鳴
智庫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前總統奧巴馬政府時期負責印太事務前署理國務卿拉塞爾直言,特朗普試圖拉攏東南亞國家,企圖削弱中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然而當安瓦爾說,東盟將作為一個團結的集團應對挑戰時,他說的挑戰是美國的關稅。魯比奧所謂『中國威脅論』,無法引起那些被高額關稅重創的國家共鳴。」
新加坡尤索夫伊沙研究所訪問高級研究員、前美國貿易談判代表奧爾森指出,「美國打算利用談判向各國施壓,要求它們減少與中國的貿易和投資關係。但亞洲多國與中國的貿易往來遠超與美國的貿易,特朗普的施壓行動恐怕會適得其反。」
奧爾森也指出,美國政府辯稱魯比奧今次訪問主題並非貿易,而是戰略願景和地緣政治局勢等,但美國向日本和韓國兩個盟友徵收高額關稅,勢必引起亞洲多國質疑美國的印太戰略承諾,「特朗普不斷改變目標、拖延談判期限,各國或會開始質疑貿易協議談判的意義。」
魯比奧周四與安瓦爾會晤。安瓦爾在會後表示,魯比奧告知大馬仍有時間,與美方就對等關稅進行談判,特朗普發出的25%對等關稅稅率通知信只是一般信函。安瓦爾也稱,魯比奧承認大馬是美國在東南亞地區的重要貿易夥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