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推展北環線項目,特區政府作出三大突破為項目提速提效,包括通過首次引入與鐵路建造相關的內地標準、做法和資源提升建造效率,將北環線支線的規劃大幅提前。路政署署長邱國鼎昨日表示,預計項目總成本將降低兩至三成,支線更可提早約兩年在2034年與主線同步開通。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未來發展的新引擎,北環線項目不僅是北部都會區發展的交通主要幹線,更是香港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提升跨境協同的關鍵工程。特區政府發揮敢於破局的決心和行動推進項目建設,加快實現「南金融、北創科」的新產業布局,促進香港與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

邱國鼎昨日指出,目前本港鐵路標準主要參考英國和歐洲標準,但現時國家的鐵路標準不只是世界標準,更是領先國際,其在混凝土結構、鋼結構、信號系統、地基設計等大部分都適用於香港,只需因應本港颱風、地質等條件作出調整,加上能夠完全符合香港的消防、機電安全及建築物條例等安全法規要求,因此香港應該採納並更新標準。這種結合國際經驗與國標優勢的做法,充分體現了特區政府「以結果為目標」的務實精神,通過「集合世界最優」標準,將能夠確保項目的效率與質量並重,並可為香港未來推行大型基礎建設樹立嶄新典範。

除了引入國標之外,這次特區政府的另外兩大突破同樣值得肯定。以往所有鐵路項目都需要經過屋宇署審批,這次路政署引入國家鐵路標準,不但無須為此修改現行法例,更不須逐項提交屋宇署審核,而是由屋宇署透過《建築物條例》授權路政署成立專責小組,配合北環線進度負責進行審批工作。這再次展示出特區政府不斷破格創新的精神,能夠在把國家標準有效結合成為香港新標準的同時,通過精簡流程和加快程序,確保項目高效推進,大幅提升整體建造效率,以及有助避免過往工程項目因程序冗長導致的超支或延誤問題。

此外,以「全盤規劃、分段推展」的策略推進項目,將北環線支線連同主線合併作為一個項目進行同步規劃,能夠發揮協同效應、實現協同效益,例如可以節省通訊、車輛控制等系統調整成本,將有效避免了支線與主線分階段建設帶來的成本增加與效率損失。至於分階段協議則允許成熟工程先行啟動,「成熟一項推一項」,有望提高建造效率,縮短整體工期。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作為國際都會,一直是內聯外通的橋樑,北環線支線作為跨境項目,其採用國標的意義超越工程層面,不僅是工程技術層面的創新,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國標準先進性的重要窗口。未來,世界各地訪港人士將親身體驗北環線的高效與便捷,從而加深對國標的認識、信任與認可。與此同時,香港亦可藉此契機,通過將國標與港標相互結合,打造成為全新的大灣區以至世界鐵路標準,並發揮香港「超級聯繫人」獨特角色將其推廣至全球,助力國家進一步提升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