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是中國著名的瓜果之鄉和農貿產品出口基地,實地考察當地現代農業的最新發展面貌,成為香港新聞聯高層參訪團此次新疆行的重要一站。7月8日,參訪團一行來到石河子天業集團蘑菇湖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在這裏,大家看到了5,000畝的農種區,看到了天山雪水在科技設備的過濾下「淨化變身」的過程,看到了一片片新疆棉從生產、採摘到加工、出口的全流程。參訪團成員既被浩瀚農田的壯闊美麗所震撼,更為現代農業的科技化、智能化發展點讚。
●文/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寶峰 喀什、石河子報道
農業基地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過去這裏地下水位高、鹽鹼大,不適合種植農作物,但借助科技賦能,現在基地地下水位由20cm降至1.8m以下,土壤含鹽量由17‰降至3‰以下,pH值由8.7降至7.3,水資源利用率提升至0.75以上,節約土地7%至12%,農機作業費降低20%至25%,節肥15%至20%。基地棉花單產穩定在500公斤以上。
鹽鹼地成「智慧農業」新畫卷
正當香港文匯報記者聚精會神採訪之際,一架無人機從身後騰空而起。原來這裏已經運用「空、天、地」技術,實現了農情監測與精準調控。蟲情測報燈、一體化氣象站、苗情檢測系統助力科學農事,實現遠程控制與實時反饋。一幅智慧農業的生動畫面此時此刻真正變得具象化。
當地工作人員介紹,如今,科技機器人集成了人工智能、自動駕駛與大數據技術,以數字化、無人化模式為種植戶提供打藥服務,其配備靈活機械臂,每小時作業可達200畝;還可實現360度自由移動,對農作物損傷極小;1人即可操控5台科技機器人進行集群作業,大幅提升了效率,又能精準作業,保障作物品質。
出口產品形態更加豐富多元
「前些年,西方國家對新疆棉的惡意污衊,對我們的生產銷售產生了一些影響。但現在,壞事已經變成好事。」一位工作人員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這些年,當地通過拓寬產業鏈、開發深加工等方式,讓新疆棉的出口產品形態更加豐富多元,不僅倒逼當地棉花生產實現產能升級,也有效抵消了過去產銷方面的負面影響。
在國家級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香港文匯報記者還了解到,如今,農業資源轉化已成為當地的發展重點。目前,這裏擁有9家骨幹紡織企業,並建成了「紡紗—織布—印染—成衣」的全產業鏈條,規模為環錠紡116.82萬錠、氣流紡2.67萬頭、毛紡1.7萬錠。
專家:港疆可探索「智慧物流」
談及香港與新疆在農貿、科技等領域的合作前景,著名香港問題專家、浙江師範大學邊疆研究院副院長王江在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時說,未來,可以利用香港的科技創新平台和新疆在跨境電商、口岸數字化轉型方面的實踐,探索智慧物流、數字貿易等新業態合作。
「香港與新疆未來最大的合作機遇在於共同參與和引領『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王江表示,新疆是中國面向中亞、中東乃至歐洲的重要門戶,香港是全球金融、服務和創新樞紐,兩地「東聯西出」,有望在國際物流、跨境貿易、雙向投資、金融創新、綠色產業等領域打造示範性項目。香港的國際化優勢能幫助新疆企業「走出去」,新疆的資源和區位又為香港企業提供新市場和新賽道。兩地若能深化合作,必將成為內地與國際市場間的重要橋樑和平台,實現互利共贏,助力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