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故宮博物院青少網站英文版、繁體版上線暨2025年故宮-香港青年文化從業者「文化+科技訓練營」開營儀式8日在故宮博物院舉行。據悉,今次訓練營活動以人才培養為核心,從港大、城大、教大和浸會等4所香港高校和故宮博物院分別招募青年文化從業者,組成學習小組,進行為期4周的「文化+科技」主題培訓,包含專家授課、機構調研、集體討論、工作實踐等內容。來自香港的訓練營成員邱宇昊表示,期待能系統學習文化傳播的當代表達方式,成為連接內容與技術、過去與現在的創作者。
今次活動由故宮博物院主辦,公益慈善研究院獨家捐助。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婁瑋在致辭中表示,故宮是中華文明數千年積澱的璀璨結晶,更是讓歷史文脈跨越時空、代代相傳的精神樞紐。希望廣大青少年能借助故宮博物院的廣闊平台,在傳統文化的海洋中暢游,汲取智慧和力量,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用青年人的青春與智慧,點亮文化與科技的未來。
故宮-香港青年文化從業者「文化+科技訓練營」為故宮博物院與公益慈善研究院合作推行的為期五年的「萬方傳播中華文明及文化科技人才培養計劃」的項目之一。2025年首屆訓練營於7月7日至8月3日開展。公益慈善研究院副主席兼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信託人龔楊恩慈在致辭時寄語首屆「文化+科技訓練營」的學員,珍惜難得的學習機會,深入探索數字技術在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播中的應用,進而推動文旅產業的融合與創新。
培育具備創新能力青年文化使者
訓練營項目負責人楊睿介紹,訓練營有三個目標,即培育具備文化和科技融合創新能力的青年文化使者;提升兩地青年對傳統文化的創新表達與傳播能力;探索兩地青年文化從業者協同創新的長效機制。訓練內容包括:專家授課,博物館數字化工作實踐,北京及長三角地區的科技企業、博物館調研,創作實踐等。課程設置涵蓋了當下文化與科技跨界融合的應用範式。包含數字化與文化傳承、數字化採集與文物保護、交互媒體設計、數字化展覽創意與製作、智能技術在博物館的應用、數字媒體傳播、大數據分析在文化領域的應用、虛擬現實(VR)與增強現實(AR)應用等八方面。
楊睿表示,希望通過精心設計的課程和活動,讓兩地青年們深度體驗故宮所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交流和互動當中增進文化的認同感,在實踐中提升文化傳承的使命感,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另外,每個小組將結合工作實踐,完成一份博物館數字化展覽的策展方案,優秀的方案將會作為故宮數字展覽的項目儲備,有機會孵化成正式展覽。
香港成員:構建新時代文化表達方式
邱宇昊表示,作為文化創作者,他期待能深入了解各地文化機構與科技企業背後的策展邏輯、技術思維和傳播策略,了解文化在不同語境下如何被講述、被看見、被喜愛。關於「文化+科技」融合,他認為,科技更像是文化的延展工具,能讓大家以更開放的方式接觸文化。通過今次交流,他期待能系統學習文化傳播的當代表達方式,理解「線上策展」「內容敘事」與「文化 IP 建構」的邏輯,成為連接內容與技術、過去與現在的創作者。他並期待在後續的學習對話,與各界人士一同構建屬於這個時代的文化表達方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