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上年於北京師範大學進行沉浸計劃時,深刻體會到「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重要性。因此,我立志成為榜樣,透過參與由新一代文化協會所舉辦的清華大學香港學生國情培訓計劃,盼望對祖國的發展有更深入的認識,藉此成為香港青年教育工作者的模範,推動愛國及國家安全教育,培養學生國家民族情懷。
甫一踏入校門,見「清華園」的匾額下有不少身穿畢業袍的學生在拍照留念,灑下斑駁的光影,映襯着他們學有所成的樣子,眼神閃耀着智慧的光芒,散發屬於清華人濃濃的書卷氣息。此場景也燃亮起我的鬥志,渴望能以清華人的身份,潛心研讀國情內容,肩負起愛國教育的使命,激發學生對祖國的認同和自豪感。
鐘聲響起,便開啟了國情學習之旅,在頂尖教授的教導下,我從民族復興、國際形勢、戰略部署等多角度了解國家發展脈絡;當中,令我最印象深刻的課題便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部署」,包括實行中國式現代化的原因和特點,我了解到實現工業化轉型、發展優勢產業及先進信息和生物技術等,從而開闢了一條屬於中國、且具有世界意義的現代化道路。
除了從精彩的課堂中認識國家發展外,我們更在深夜到天安門廣場等候觀看升旗儀式,等候中的民眾臉上洋溢着燦爛笑容,揮動手上的國旗,讓我感受到無比興奮和自豪。正當黎明破曉的時候,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隊的國旗護衛隊走出金水橋,編隊昂首闊步,目光堅定,節奏分明且整齊劃一地前進,象徵着捍衛國家的信念和承諾。
其後,隨着解放軍軍樂團奏響《義勇軍進行曲》,仰望五星紅旗緩緩升起,彷彿訴說無數先烈奮鬥與犧牲的英勇事跡,令我肅然起敬。除此之外,我們還參訪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知曉黨如何帶領中國人民團結一致地走過百年歷程,開創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展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
同時,我從政治協商會議中親身感受到如何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透過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的過程,從中廣泛凝聚共識,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最終達到「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此經歷讓我體會到,真正的團結並非是消除差異,而是接納不同界別聲音來達到共同訂立的目標;又讓我反思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定位,並持續地參與社會事務,發揮青年人的影響力來建設美好和諧的社會。
最後,我感恩能參與是次國情培訓計劃,不但走進清華學府了解祖國發展,更加深對國家政治體制的認識、培養了國家民族情懷。我期盼在日後的教學路途上能把清華精神——「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實踐出來,並以生命影響生命,激勵學生砥礪前行,貢獻社會和國家。
●陳芷瑩 香港義工獎「香港青年傑出義工」得主、香港十大傑出大專學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