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咦?你們十幾個人為什麼在櫃子和桌子上跳舞啊?我問了一下旁邊的狗子,他說:是啊,主人,他們都跳得很嗨呢!」
啊?!不是,為什麼狗子會和我說話啊?!
我猛然驚醒,看了一眼,在酒店房間裏,原來剛才是在做夢。哈哈哈,這幾天在雲南昆明和麗江吃了好幾頓蘑菇,那口菌湯和各種菌類入口肥美,又香又鮮!哇塞,口感太美妙了!
這周參加了中國香港海口聯誼會在雲南舉辦的遊學團。昆明和麗江令我印象深刻,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大自然確實很有療癒作用。
第一站昆明,別名春城,一年四季如春。昆明老街的酒杯樓,以高瘦長條形如酒杯壁的東西樓對稱設計,表達了對抗戰勝利的慶祝之情,設計獨具特色。
《雲南映象》舞台演出,把雲南的少數民族,如彝族、哈尼族、傣族等的天地觀,以及對太陽月亮大地的原始崇拜,通過特色的集體鼓聲敬天地儀式展現出來。還有花腰舞、男歡女愛的打歌、孔雀舞等展現。我記下挺有意思的句子:有嘴不會唱,白活在世上;有腳不會跳,俏也沒人要。
雲南陸軍講武堂舊址與翠湖公園形成了一文一武的格局,講武堂是中國近代一所著名的軍事院校,原是清朝為編練新式陸軍、加強邊防而設立的學校。
赫赫有名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盧溝橋事變後,因戰火逼近,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南遷長沙,再到昆明,培養出兩位諾貝爾獎得主,8位「兩彈一星」元勳,172位兩院院士及多位國家領導人等。
參觀雲南白藥的智能化工廠,看到牙膏生產線是怎樣自動化生產和智能化管理的,不禁感嘆其十分先進。
第二站,麗江,海拔近2,400米。《麗江千古情》大型歌舞表演,水幕特效,茶馬古道的馬幫,一幕幕登場,最後在白塔經幡中結束時,全場都在許願祈福,充滿了正能量。麗江日夜溫差有點大,我在景區買了件披肩,十分有民族特色。
納西族在麗江人口中佔了約四分之一,有30多萬人,大部分姓木及和,在麗江,漢族反而成了少數民族。
還參觀了黑龍潭公園裏的東巴文化研究院。納西東巴古籍文獻是聯合國世界記憶遺產,也是世界上唯一依然在日常應用的古老象形文字,東巴文的1,400個字可以組合排列出無數種可能。通過東巴文字,如天、地、水等符號,我感受到了人類與自然合一的那份質樸。
麗江現代花卉產業園,玫瑰的品種有數百種之多,名字十分浪漫,如:陽光妹妹、月光漫步、夢境、上官婉兒及黑洞等。
在麗江古城,了解了木府的土司歷史文化,以及滇西北革命根據地邊縱七支隊紀念館。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招牌都是用東巴文、漢字、英語或漢語拼音來書寫的,十分有特色,銀行、電訊公司等的招牌也是如此。而路上店舖的「生意興隆」都是用東巴文來書寫的,還看見在清華大學做非遺文創評委時的木板刻畫「甲馬」。大水車、聯合國世界遺產地標等都是必到打卡點。
文旅發展中在地文化的深挖真的十分重要。納西族女生的服裝,背後的紋飾正是日、月及北斗七星,女生負責操持家裏的大小事務。古代男生在馬幫走茶馬古道,出門一去就是數年,路途遙遠,危險重重,山區路窄,又容易遭遇強盜殺人越貨。
東巴秘境絕對是森林系療癒之地,麗江的負氧離子含量很高,被譽為「天然氧吧」,我待了幾天洗肺,整個人都和自然融為一體。雖然是第一次到玉龍雪山附近的東巴秘境,但我卻感覺彷彿來過這裏。從入口走到由塗着東巴文的石頭堆成的小山坡,沿着透明玻璃棧道、彩色樓梯走下峽谷,感覺自己變身修行大俠。見到鼓就拿起鼓棍邊喊邊敲,鼓聲響遍峽谷,這種感覺真好!裏面還有瀑布,在這裏打坐冥想、舞刀弄劍,真的很暢快!
這裏曾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路,下沉洞穴裏設置了篝火,聽着老人吹奏一曲,別有一番風味,這峽谷真是大自然的瑰寶。聚財池邊,遊客都停下腳步許願。
雲南有很多特色文化和美食,如松茸等各種菌、海棠果汁、酥油茶等。十分期待再組團到雲南昆明、麗江、大理、玉溪、西雙版納、香格里拉等地參與文旅體驗及大自然療癒!
●作者/圖片:文旅部 香港青年中華文化傳播大使
梁家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