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中科創新科技園啟動暨重大成果轉化項目簽約儀式舉行。(方俊明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方俊明)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再添強勁引擎!今天(9日),總投資超2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省級重點項目「珠海中科創新科技園」啟動。該科技園由珠海市政府與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共同設立,構建「深圳研發+珠海轉化」跨區域協同新模式,計劃容納超100家高新技術企業,打造灣區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孵化的標杆平台。期間,11個重大成果轉化項目簽約入駐,突破「卡脖子」技術瓶頸。

11個重大成果轉化項目簽約入駐珠海中科創新科技園。圖為簽約現場。(方俊明攝)

科技園計劃容納超100家高新技術企業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吳創之表示,珠海中科創新科技園的啟動,是深珠科創協同的重要里程碑,將構建「深圳研發+珠海轉化」的跨區域協同模式。深圳先進院已落地一批重大轉化項目,並設立「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院成果超市珠海中心」,未來將持續注入創新資源,助力珠海建設大灣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新高地。

珠海中科創新科技園將聚焦人工智能、機器人、生物醫學工程、集成電路等新興產業,計劃容納超100家高新技術企業,預計孵化企業產值不低於20億元。而「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院成果超市珠海中心」首批精選超300項優質科技成果上架展示,通過「掃碼識成果」的創新形式,實現技術參數、應用場景、合作需求等信息的可視化呈現,精準打通科研成果與產業需求的對接通道,加速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

總投資超20億元人民幣的珠海中科創新科技園啟動。(方俊明攝)

11大項目簽約 突破「卡脖子」技術瓶頸

9日簽約入園的11個重大成果轉化項目,則聚焦生物醫藥、醫療器械、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戰略新興產業,突破「卡脖子」技術瓶頸。其中,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依託孔雀計劃「新一代單抗藥物創新團隊」孵化的中科艾深醫藥有限公司簽約入園,其核心產品已進入臨床Ⅱ期,有望填補內地跨心、肝重大疾病領域創新藥物空白。而澳門城市大學數據科學學院教授辜嘉帶領的團隊專注於智能內鏡和經自然腔道手術的機器人研發,支氣管鏡手術機器人預計今年底能完成樣機研發,進入醫療器械註冊證申報階段。

中歐創新醫藥與健康研究中心-國家細胞和基因藥物轉化庫(大灣區)項目亦簽約落地。該項目投資額達2億元,在基因編輯工具國產化、病毒載體規模化製備、異體細胞治療產品開發等「卡脖子」環節實現突破;將建立人類遺傳資源保藏與共享的標準化流程、研發自動化封閉式細胞製備系統、構建覆蓋「原料-工藝-產品」的全鏈條質量標準,最終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細胞與基因治療產業集群。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