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行推三大優化措施 助港鞏固離岸人民幣中心地位
債券通開通8周年,中國人民銀行昨日在債券通周年論壇上宣布三項重磅開放措施(詳見另表),最矚目是完善債券通南向通運行機制,擴大境內投資者範圍至券商、基金、保險、理財等四類非銀行機構,意味將有更多「北水」南下投資,同時亦優化債券通離岸回購業務機制安排、優化互換通運行機制。分析認為,新措施不僅便利內地資金更暢通「南下」投資,在進一步滿足投資者利率風險管理需求下,更有望讓國際資本透過香港這個「超級聯繫人」,更靈活地投資人民幣資產。 ●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業俊、周紹基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江會芬昨在論壇上表示,人行行長潘功勝今年初就南向通公布一系列優化措施,多項措施目前已落地,包括支持境內投資者更方便購買多幣種債券、延長結算時間、增加託管行等。此次又將參與機構範圍擴大至券商、基金、保險及理財公司等四類非銀行機構,意味將支持更多境內投資者「走出去」並透過香港投資離岸債市,有望進一步激活跨境資金流動。
金管局:新回購機制料下月底實施
為便利境外投資者管理流動性,人行將優化債券通下的離岸回購機制,拓展交易幣種至美元、歐元及港幣等,並取消對回購質押券的凍結,進一步盤活質押券,提升操作便利度。香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出席同一場合時表示,當局將於短期內進一步拓展離岸人民幣回購業務,支援再質押及跨境貨幣回購,旗下迅清結算(CMU OmniClear)亦將相應改善作業安排,預料相關措施最快8月底實施。
互換通LPR掛鈎合約數月內推
在「互換通」方面,人行將建立報價商動態管理機制,擴大報價商隊伍,並調整每日交易限額,以滿足投資者對利率風險管理的需求。余偉文補充,人行與金管局等監管機構在過去一年持續提升債券通生態系統,除擴容南向通,上周已落實北向互換通下利率互換合約的最長交易剩餘期限由10年延長至30年,未來數月內將推出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基準的利率互換合約。
同場的港交所(0388)行政總裁陳翊庭指出,當前地緣政治局勢動盪,全球資本都在尋求多樣化及穩定的投資機遇,促使債券通今年表現強勁,首5個月日均成交額達到近470億元人民幣,較2017年推出時增長30倍。
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透露,當局一直與內地監管機構合作,持續推動將人民幣股票交易櫃台納入港股通,目前相關的技術準備工作進展順利,力爭短期內公布實施細節,期望在清晰時間表下會有更多企業考慮發行人民幣股票交易櫃台。同時,在南下資金的帶動下,有望帶動以人民幣計價的港股交易規模一路往上。去年香港發行離岸人民幣債券總額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按年提升37%,顯示市場對人民幣資產需求強勁。
人行:持續深化與港合作
展望未來,江會芬強調,人行下階段將繼續堅定不移地擴大中國金融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深化與香港的務實合作,支持國際投資者參與中國債市,並研究推出更多開放措施,包括建立一站式開戶平台及完善稅務安排,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
翻查資料,截至今年5月,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已迎來超過70個國家與地區的1,169家國際投資者。同期,境外機構持有中國在岸債券規模達4.35萬億元人民幣,近五年年均複合增速約12%。
此前債券通北向通參與機構包括銀行、資產管理公司、券商、基金及保險公司等,但南向通只限銀行參與。截至今年5月,透過上海清算所及本港中央結算託管的北向通債券總量達4.35萬億元人民幣。Wind數據顯示,南向通債券託管餘額僅5,395億元人民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