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汝恒 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研究及創新)
在當今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產學研融合是實現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已成為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關鍵力量。以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為主導的發展及合作模式,對於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的引領下,香港多所高校積極響應,紛紛加速了在內地的科研布局。
自2023年起,香港理工大學創新性地提出「港理大科研+內地產業鏈+內地市場=造福社會」,這一合作模式有效幫助技術成果共享和轉化;透過與內地多個城市緊密合作,分別共建技術創新研究院,推動具有實用價值的IP走出校園。
對接科研與產業需求 增強經濟韌性
技術創新研究院提倡以技術轉化和產業為主導的發展及合作模式,是產學研合作的重要載體。技術創新研究院能夠獲取來自香港高校的前沿科研成果,將其進行應用研究和開發,並使其具備產業化的條件。技術創新研究院不僅關注技術的可行性和先進性,同時考慮市場需求和經濟效益,確保研發的技術能夠真正滿足產業發展的需要。
在傳統的產學研合作中,高校往往側重於理論研究,而企業則更關注市場需求和產品開發,導致科研成果與產業需求之間存在一定的脫節。技術創新研究院的出現,有望將科研、技術轉化和產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技術創新研究院作為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平台,能夠及時將科研成果推向市場;同時深入企業,根據產業需求回饋,引導高校調整研究方向,實現科研與產業的良性互動,有效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從以往論文導向走向產業及市場導向的新模式。
技術創新研究院的出現,還能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產業集群效應。通過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孵化出一批具有競爭力的科技型企業,吸引上下游企業聚集,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提高產業的整體競爭力,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香港理工大學晉江技術創新研究院是理大建立的首個技術創新研究院,也是閩港深化合作的重大成果。晉江作為我國重要的製造業和民營經濟聚集地之一,在紡織、鞋服、食品等產業具有優勢。晉江技術創新研究院針對晉江的優勢產業,重點聚焦紡織科技、創新食品、微電子以及科創政策等領域,通過引入香港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為晉江的產業升級注入新動力,推動當地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轉型,助力晉江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強經濟韌性。
深化跨境合作 貢獻科創發展
與此同時,技術創新研究院通過科創政策等軟科學的研究,探索跨境科研合作機制,例如知識產權共享、成果轉化政策等,為香港與晉江的協同發展,乃至粵港澳大灣區與福建的協同發展提供經驗。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在「一國兩制」下,是內地企業「走出去」的跳板,既是「超級聯繫人」,也是「超級增值人」。晉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理大晉江技術創新研究院可推動技術輸出與國際合作,更好地投入「一帶一路」建設,服務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戰略。目前,理大晉江技術創新研究院發展迅猛,成立了香港理工大學晉江創業中心,通過技術創新研究院引入的紡織、食品、微電子等領域的科研團隊,已經與晉江當地企業開展了合作,校地合作不斷向縱深發展。
目前,理大已經在晉江、無錫、杭州、溫州、南京、紹興、惠州、合肥、武漢、贛州、中山共11個城市布局了技術創新研究院,其中6個已經全面運營,另外5個在裝修當中,年底前也會全面啟動。這些研究院針對各個城市產業鏈特點,分別聚焦紡織、食品、微電子、航空航天、先進製造、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新材料、通訊網絡、科創政策等單個或多個領域,成為了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力量。通過這些技術創新研究院,理大不僅為當地企業提供技術服務,推動產業升級,還為高校研究人員提供了廣闊的交流平台和應用場景,有望在更多領域實現創新突破,為國家的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貢獻更大力量,推動內地與香港在科技領域的合作邁向新高度。
評論